{{ $t('FEZ001') }}教學與學習中心
{{ $t('FEZ002') }}教學與學習中心|
計畫名稱:12G205-20高教深耕(校級)未來概念學院
計畫分項:1博班實驗室
具體措施:1-1、1-2辦理博班實驗室系列講座及主題式跨域實驗工作坊
執行單位:教學與學習中心
2023北藝大博班實驗室系列講座《跨〔欲〕•初心•儀式》
「跨〔欲〕」、「初心」與「儀式」三者間乍看風馬牛不相及,卻隱藏著無數關鍵串聯,使其彼此交融,卻又不易覺察。身處於科技充斥、資訊爆炸的智能時代,藝術跨域應已超越了形式化創作行為或場域活動,而〔欲〕,不僅是慾望的字眼,更是一種需要或企盼。回到「初心」的〔欲〕,探尋本質,我們是否能找回藝術分裂成各專業領域前的那個源頭,成就所有跨域?
在語言建立論述的時代,我們總是小心翼翼,深怕在傳統學問或學術的約定俗成與制約中被排除。「儀式」如同所有藝術形式所具有的特性,得以成為我們的安適之所。我們應該做的,且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回到「初心」──一種個人經驗與情感脈絡的寄託。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本學期(112-1)由音樂學院黃冠勻、文資學院謝華容、文資學院陳柔遠共同策劃,推出四場講座與一場工作坊,邀請八位背景迥異的講者們進行跨領域對話,分別以美術、音樂、科技和戲劇等不同藝術面向出發,回應《跨〔欲〕•初心•儀式》主題,期盼激盪出不同於以往的深刻內涵與跨域火花。
◍ 延伸閱讀,關於本次的講座策劃:2023北藝大博班實驗室系列講座《跨〔欲〕•初心•儀式》
〈儀式:從人類學到藝術史與美學〉
時間:10/13(五)13:30-16:30
講者:廖仁義(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暨人類學系兼任副教授)
首場講題,一方扣合「跨欲.初心.儀式」年度講座主題,另一方面廖仁義老師以德國美學家班雅明經典名著《機械複製年代的藝術作品》的立論為引,試圖說明藝術作品從田野研究到藝術史書寫,再到博物館展示的詮釋循環。此外,邀請臺大人類學博物館林開世館長任講座與談人,分享其豐富多元且具批判性的田野視野及犀利觀點。
◍〈儀式:從人類學到藝術史與美學〉講座紀實
〈從世俗到神聖〉
時間:10/23(一)13:30-16:30
講者:林昶佐(中正萬華立法委員暨閃靈樂團主唱)
吳榮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及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由現任中正萬華立法委員暨閃靈樂團主唱Freddy林昶佐親自現身說法,從音樂本體視角分享他的音樂創作經驗。北藝大音樂學研究所吳榮順教授擔任主持人和與談人。一場重金屬搖滾與音樂學術之間的跨域對談,探討表演形式的世俗性與演出儀式的神聖性,在嘶吼的演唱底下,似乎也隱藏著最初「初心」的那份悸動。
◍〈從世俗到神聖〉講座紀實
〈創意轉向與環境人文〉
時間:11/13(一)13:30-16:30
講者: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紀金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主持人:陳俊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場講座試圖以德國現象學大師海德格的哲學思想理路作為講題收斂的聚點,收攏位於光譜兩端的兩位講者─紀金慶老師及洪廣冀老師,並邀請本校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陳俊文老師作為主持人,議程安排則以時序為軸,先以紀金慶老師的「海德格現象學的『物』」作為開場;後以洪廣冀老師的「後物質與後人類地理學中的海德格」接續討論,理梳海德格如何為當代的科技與社會研究帶來啟發以及後續的實作轉向。
◍〈創意轉向與環境人文〉講座紀實
〈身體觀•功夫論•真理〉
時間:11/20(一)13:30-17:30
蘇菲旋轉工作坊:阿喀許(Akash心靈教育創辦人)
講者: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講座教授)
鍾明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
以心性論視野回歸「初心」。當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楊儒賓以傳統形氣論的重新詮釋對上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鍾明德的身體行動方法──當王陽明遇見葛羅托斯基──究竟,東方與西方、古往與今來的身體觀、功夫論,能否為我們尋得真理,覓回「初心」呢?講座前,特別邀請Akash阿喀許老師帶領蘇菲轉工作坊,使所探討之抽象概念得以由「儀式」性活動中實踐。
◍〈身體觀•功夫論•真理〉講座暨工作坊紀實
{{ $t('FEZ003') }}2023-10-30
{{ $t('FEZ014') }}275760-09-13|
{{ $t('FEZ004') }}2025-01-15|
{{ $t('FEZ005')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