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總辦小編|
藝術教育深入社會實踐 《義家藝館》勾勒榮民生命故事
2018《義家藝館》活動照片
受「教育部核定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師生組成團隊,配合吳岱融助理教授所開設的「藝術教育與社會實踐」課程,自2014年起,進入臺北榮譽國民之家,與榮民之家當中的12位韓戰反共義士,進行迄今為期三年的藝術社會實踐,前兩年以前導式田調研究與參與式藝術計畫為主,開展社群間對話,並盤點在地資源,更透過實作探詢,逐步劃定教育性藝術計畫之尺度。
2016年起,以《義家藝館》作為此教育性藝術計畫之名,勾勒一個對於義士之家轉化為藝術性生態博物館的想像,藉由教學與創作乃至論文研究的長期進駐,讓臺北榮家成為藝術發生的第一現場,轉化為一歷史與藝術交融的博物館。將創作與展演的現場置於生活空間,在每一年的國際博物館日透過「半日展」形式發表,此項計畫著重在共創歷程,而非成品產出。由於計畫配搭選修課程,每一年的策展方向,會因應修課同學的背景而有所調整。
2018《義家藝館》活動海報
時隔兩年,2018年的《義家藝館》將關注的焦點由物轉人,聚焦於呈現義士不為人知的「藝」面,讓義士成為「藝士」,透過可見的創作、展演、檔案與文件,不只是勾勒一座不可見的博物館輪廓,使其朝向可能,以書寫這個生態博物館,2018的《義家藝館》在5/19舉辦一系列活動展演,例如《藝遊家史館》、《藝士有藝事》以及《圓桌藝家談》等相關活動,讓民眾更了解12位韓戰反共義士的生命故事。
《義家藝館》試圖讓教育性藝術計畫成為一種工法,透過對話、合作與共創,在實踐歷程中生產身體知識、凝聚彼此之間共識,交織出生態博物館的血與肉,善盡高等教育肩負的社會責任,仔細勾勒出計畫中榮譽國民的生命故事、心路歷程。冀望在第一個十年來臨之前,這座生態博物館不在只是一個半日烏托邦,而能成為真實。
{{ $t('FEZ013') }}
{{ $t('FEZ003') }}2019-10-29
{{ $t('FEZ014') }}275760-09-13|
{{ $t('FEZ004') }}2024-10-13|
{{ $t('FEZ005')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