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影新學院|
歷年關渡光藝術節:從戶外公共藝術裝置展覽到跨媒體表演活動
關渡光藝術節自2016年開始,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開啟以「光」為主題的跨領域展演的藝術節活動。2016年與2017年「關渡光藝術節」於臺北藝術大學舉辦,建制了20餘件大型戶外與室內裝置的公共藝術作品。2018年與2019年關渡光藝術節以《游泳克》、《壞運動》為題,在臺北藝術大學游泳館以跨媒體表演形式顛覆場館本身的建築意義。2020年關渡光藝術節將以「量子糾纏」為主題,於關渡美術館以及周遭環境創造一全新的展演空間的可能。2021年關渡光藝術節《EAT達文西》有別於過去從戶外媒體裝置展演到跨領域表演的形式,首次嘗試結合科技與美食,邀請觀眾走進「達文西人造實驗室」,品嚐這科幻的感官饗宴。2022年關渡光藝術節《濟濟》首次走出校園,首次以「校外空間」作為展演場域,聚焦在關渡區域的環境、人文、生態與地景等多元特色,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創作的發想。
2023年關渡藝術節《漉漉》延續過往光藝術節的脈絡,透過新媒體藝術來詮釋在地人文與地景的主軸不變,更希望這寓居於此的每個居民、動物、植物能夠恆常的安穩生活在此。在創作上引入永續循環的概念,將大屯山的山風、淡水河的水力、稻田上炙熱的太陽作為發光的能量,讓藝術的創作是能夠使用清淨的能源,以達到藝術能量的永續循環,讓光持續照耀著這片土地,讓這裡可以永遠的綠「藝」盎然,展期為2023年10月28日至2023年11月12日。
2023關渡光藝術節以「漉漉」為主軸,「光」作為主題,透過裝置、燈光、雷射、AR、機械動力及太陽能等不同形式的11件作品呈現,來表達對土地永續的關注,訴說關渡的種種面貌,以及結合民眾的參與,期進而達到與土地的共融,拼湊出關渡的各種樣貌和探索這片土地更多的可能性。
此次展覽策展人為新媒系藝術學系林書瑜老師,參展的藝術家除了本系優秀校友沃守工作、高德亮,還有系上優秀學生郭子耘、田子平、林立偉、黃冠睿、何雨柔、高行萱、黃冠勛、胡乃云、王晨曦、李頡、張祐熏、洪寶儀、韓承諭、洪伊又,以及共同參與藝術製作的關渡國中同學們。
同時在開幕表演特地邀請到「後花園實驗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和音樂學系,共同策劃的《人造星系》,一場結合新媒體藝術與音樂的跨領域展演。演出過程中,將呈現許多自製樂器與實體樂器的結合,其代表各種不同的星球。類地行星、類木行星、恆星等組成元素,代表不同的特性及能量的流動,猶如星系的運轉。
透過「跨領域課程」與「地方共創成果」來驅動學生進行創新的跨域展演,並選出優良作品投入今年的「關渡光藝術節」,結合教學資源、社區連結展現關渡地區的藝術、文化、科技、跨領域的科藝融合,將成果呈現在關渡中港河碼頭。以社區經驗為主體,結合藝術教育與在地特色,帶領學生面對自己生活的土地,以跨域課程與地方共創成果來驅動學生展現藝術創作能量,並帶領學生學習策劃正式展演活動,讓學習發生在校外的同時,進行大學的社會責任,也帶動城市文化創意,持續拓展公共藝術的新媒體藝術特色。
舉辦「2023關渡光藝術節-漉漉」,展期為2023年10月28日至11月12日,參觀人次大約為6,425人;並開設2場工作坊參與人數55人。
{{ $t('FEZ003') }}2024-01-16
{{ $t('FEZ014') }}275760-09-13|
{{ $t('FEZ004') }}2024-12-22|
{{ $t('FEZ00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