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計畫成員|
理論與創作計畫
2-1.1
第八屆亞洲劇場研究國際研討會:關鍵時刻裡的劇場
計畫成果摘要
「亞洲劇場研究國際研討會」是當前亞洲地區最具規模的青年戲劇及劇場研究者的學術交流平台。繼韓國、臺灣、中國之後,今年由日本大阪大學輪值主辦。北藝大戲劇學院團隊將延續依例由師長在學期中透過課堂講授、團體研討、個別指導等過程,引導學生將近期研究成果撰寫成為中/英文研究論文,並於過程中針對研究方法、論文架構、撰寫策略、資料蒐集、英文寫作等面向提供學生專業輔導。在研究論文完成後,續由師長帶領碩博士生與會,由研究生以英文發表近期研究成果,並透過研討與交流促進亞太地區區域性的青年戲劇研究網絡。
本屆研討會主題為「關鍵時刻的劇場」(Theatre at a Critical Point),11/07~08兩天的議程由日本大阪大學永田靖老師規劃本屆研討會的線上議程。本屆北藝大戲劇學院團隊由何一梵老師、于善祿老師帶領程筱媛、簡朝崙、張威文3位博碩士生參加論文發表。在全球文化流動受到新冠肺炎衝擊而停擺的2020年,聚焦戲劇史中政治社會劇烈變動年代的戲劇活動,探討表演行為與劇場文化如何回應時代的危機,並且為人與社會帶來記憶與前進的動力。本屆研討會輪值主辦單位日本大阪大學因疫情考量改為線上視訊參與。因此戲劇學院師生團隊在校園內透過視訊設施與日本、韓國、中國團隊互動研討。
執行成果
11/07~08兩天的議程由日本大阪大學永田靖老師規劃本屆研討會的線上議程,讓來自台日韓中四校的年輕學者在2020年疫情造成的全球流動停擺中依然串流起熱烈的討論,延續當前亞洲地區最具規模的青年戲劇及劇場研究者的學術交流平台的學術能量。
本屆北藝大戲劇學院團隊由何一梵老師、于善祿老師帶領程筱媛、簡朝崙、張威文3位博碩士生參加論文發表。博士生程筱媛發表論文〈Flowers Shed Tears: Ling Yu’s "here and now"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Island period〉(中譯:《花濺淚》:于伶在孤島上海的「此時此地」),聚焦上海孤島時期戲劇團體上海劇藝社第一部作品《花濺淚》及作者于伶的創作理念及「舞女與戰爭」的時代主題。本篇論文獲選為北藝大團隊最佳論文。
簡朝崙同學發表論文〈The Indiscernible Body: Interrogating the “Liminal-State of Actor’s Body” from Suzuki Tadashi’s Perspectives of Performance〉(中譯:看不見的身體——試論鈴木忠志表演觀當中的「中介身體」),探討「鈴木演員身體訓練法」(Suzuki Method of Actor Training)呈現出的身體現象,並試圖用「中介身體」(Liminal-Body)概念試圖論述身體訓練狀態下的體驗。並且試圖交錯1960年代日本社會背景及當代台灣的實踐歷程,檢視論述鈴木忠志方法的時代意義。
研究生張威文發表論文〈A Comedy with Implicit Gender Equality: Re-examining John Fletcher’s The Tamer Tamed〉(中譯:隱含性別平等的喜劇—解析約翰•弗萊契《馴服者受馴》),通過反轉與顛覆的批評視野,對《馴服者受馴》的戲劇構作提出創新的分析,並且對瑪利亞在劇終的台詞提出解釋,指出弗萊契將對性別平等的概念包裝成喜劇,試圖讓觀眾在大笑之餘思考夫妻關係,達到收場白所說的「夫妻之間基於平等,互相尊重與愛著對方」。
|
|
第八屆亞洲劇場研究國際研討會:關鍵時刻裡的劇場
照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提供
【議程】
理論與創作計畫
2-1.2
東亞大眾戲劇研究論壇:娛樂市場與表演
計畫成果摘要
本屆「東亞大眾戲劇國際論壇」主題為「娛樂市場與表演」,12/12~13(六至日)於戲劇系館T203教室線上視訊舉行。邀集臺灣、日本、韓國、中國多位學者,聚焦東亞大眾演劇的區域個案研究,涵括大眾表演市場分析、地域研究、傳統戲曲改編、表演型態轉變、時代精神等面向,發表精彩的研究成果,透過研討與交流,構繪20世紀以降現當代戲劇與表演在大眾性的視野中的流變及其時代意義。
在國際交流受到COVID-19疫情挑戰的2020年,本屆論壇依舊透視訊參與方式,串流本研究團隊的交流網絡。臺灣方面將由徐亞湘老師、林于竝老師、張啟豐老師、簡秀珍老師、清華大學羅仕龍老師、臺灣藝術大學博士生劉建幗,6位學者參與發表研究成果。
執行成果
1. 建構跨地域研究網絡:歷經北藝大與立教大學雙邊教師與研究者五年的互訪交流,近年陸續串聯臺灣、日本、韓國、中國學者與表演工作者,本研究網絡已擘劃東亞戲劇學術網絡的研究議程,研討議題涵括東亞區域歷史、表演傳統、身體文化、傳統藝能、大眾演劇、儀式研究。我們期待透過成員學者們持續的研究成果發表,研究議程的更新,除了藉由通訊與實地聚會跨越地域性界線,拓展跨地域研究網絡,更累積歷時性的縱深,讓在地的研究關心與東亞地區戲劇研究的脈動時時相互呼應。
2. 促進新世代參與,加深跨世代學術交流:本屆研討會舉辦青年研究論壇,開放青年研究者投稿,會中亦邀請學者講評,讓新一代研究者的觀點與關心被看見,促進跨世代的學術交流,同時也提供場域讓新世代研究者與跨地域研究網絡建立聯繫。
3. 拓展跨地域研究視野,聚焦研究議題:20世紀上半葉,國際遷移隨著交通與政治邊界的流通,連帶引起大眾傳播媒材與技術的流播,並且促成各地商業劇場與大眾娛樂的興起。本屆論壇發表研究成果聚焦演藝活動如何受到跨地域文化人士、記者、公演相關業者的促成,並且在歷史情境中分析商業演出與文化交流的物質條件與時代意義。特別是大眾演劇現象當中,群眾對於時代的想像如何生動地反映在風格、類型、科技意象的構成與革新當中。另方面,國際遷移隨著交通與政治邊界的流通,連帶引起大眾傳播媒材與技術跨越國境與城鄉邊界的流播,並且透過具體持續的機制與民間互動漸漸凝聚成為文化資產,甚至延續至今,並與每個時代的社會情境、技術革新、消費文化等層面彼此涵納,成為「傳統」的想像與建構,並且成為當代文化現象的基礎與原型,在跨國界的流動中,聚焦微觀「地方性」(locality)的生成。
我們期待透過成員學者們持續的研究成果發表,研究議程的更新,除了藉由通訊與實地聚會跨越地域性界線,拓展跨地域研究網絡,更累積歷時性的縱深,讓在地的研究關心與東亞地區戲劇研究的脈動時時相互呼應。不僅記錄、分析當代大眾戲劇舞臺上的現象,更回溯當代演劇現象底蘊當中的物質歷史軌跡,期待具體地構繪東亞大眾戲劇的多重面向,作為我們理解當代、建構地域想像的範式,並且在時間的長流中累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的參照,更進一步找到創作與創新的出發點。
【議程】
{{ $t('FEZ003') }}2020-12-03
{{ $t('FEZ014') }}275760-09-13|
{{ $t('FEZ004') }}2024-10-11|
{{ $t('FEZ005')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