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深耕辦公室|
展演驅動的社會實踐—文資學院的連結到行動
▍計畫簡介
文化資源學院在高教深耕計畫實施以來,透過師資與課程的整合與融通,活化多元、跨領域的高教環境及學習內容。以分項計畫「文化資源的在地實踐」、「文化資源的知識建構」、「文化資源的產學鏈結」作為本學院執行計畫的目標。本學院設有六個教學單位: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博物館研究所、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如何在日益多元的高教環境下,培養出深化自身專業、連結當代議題、融通跨域資源,並立足於國內外的高等專業之人才,為本學院執行計畫之重點。
▍目標與策略
分項一:文化資源的在地實踐
以「全球化的思考,在地化的行動」為實踐精神,鼓勵學生跨文化的學習與經驗,豐富自身的人文底蘊,從關懷、互動、反思到整合,活化藝術跨領域的學習,與在地開啟對話與交流,實踐社區與社區的連結。
▲109-2 學期 祖屋繼承人何女士講述阿美族起源
建文所-文化資產跨域專題-花東校外參訪 照片提供:趙榕之
分項二:文化資源的知識建構
從各領域的講師、學者、業師,從跨文化的視角引導學生,在一連串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到解決問題,並於各項教學研究中,經過整理、思考、分析、探討,學習活用專業知識與社會經驗,達到更有效的藝術學習。
▲109-2 學期 全球化浪潮下工藝的社會功能與價值觀的重構
文新博班-博物館蒐藏專題-翁徐得老師專題演講 照片提供:黃秀梅
分項三:文化資源的產學鏈結
以問題導向的學習目標,藉由學理與產業實務的問題探討,增進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產業鏈結,經由跨領域的技術能量與充沛的產學經驗,在各項專題課程中,帶動文化資源的拓展與創新效益,同時提升學術研究的發展。
▲109-2 學期 課堂講座
博館所-博物館展示專題-施承毅老師專題演講 照片提供:黃秀梅
▍計畫策略
本土校外參訪:以人文關懷的角度,各所課程結合實地踏查,深入地方社群,展開對地方性文化的認識與體驗,從藝術工作者的視角,體驗在地文化的傳統習俗,植基文化觀察與社群對話。
▲110-1學期 參觀林務局蒸汽車車庫
建文所-鐵道文化資產專題-阿里山校外參訪 照片提供:江甫彥
增能研習論壇:立基傳統與當代文化的發展,匯集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不同的議題進行對話與討論,探究文化資源各面向與問題,建構全面的知識觀及創新的思考能力。
▲109-2 學期 「COVID疫情下的藝情」研討會
藝管所-綜合座談 照片提供:王怡婷
共創高教價值:結合校內課程、講座、工作坊、學術研討與多元學習進路,從理論到實務、個人到群體、專業到跨域、策畫到行動,實際更新教學空間的軟硬體,營造對話與互動的機制,進一步提升學習者、與會者、受惠者於高教學習的品質。
▲109-2 學期 恆春生態導覽
藝教所-音樂文化與教學轉譯-屏東校外參訪 照片提供:林家儀
▍成效與改變
高教深耕計畫已邁入第四個年頭,北藝大文化資源學院對於尋找自我、界定自我的記憶工程裡,持續扮演重要的推進力。從起初的學術研究與政策參與,到學理與實務研究,皆發展具有對話性、前瞻性的課程,包括跨國性教學研究與踏查、在地性田野調查與體驗、跨學院、跨系所合作展演,以促進文化資源的傳統保存與當代詮釋,讓教學研究交流更為靈活,且具有彈性而靈活的學習機制。
在國內外社會環境變革下,文化資源的多重命題也在各所單位從教學研究的核心價值,與當代環境多元議題的辯證,串接起文化與藝術的新角色,落實社會責任、建構跨領域學習社群、傳播傳統與當代文化的價值,帶領台灣文化藝術能朝向永續發展的分向前進,培養具有整合力與行動力的文化人才。
文資學院在高教深耕的挹注下,以文化遺產與藝術為範疇、媒介及方法,探究文化與藝術更豐富的可能性。讓遺產在當代的形成、保存與分析有更多層面的檢視方法;文化藝術也隨著計劃的推動,有更多創作與學術的平台,在跨領域、跨邊界中活化新方法與工具。
▲109-2 學期 國際講座
文創學程-藝術節與國際連結- Helly Minarti專題演講 照片提供:劉沛麟
▲109-2 學期 傳研中心到文資學院二十年
文資學院-Brown Bag論壇-林保堯名譽教授主講 照片提供:黃秀梅
▲109-2 學期 創意成真的品牌設計
文資學院-Brown Bag論壇- 廖宜賢、楊格主講 照片提供:黃秀梅
【歷年成果影片】
更多資訊請點 ►►文化資源學院歷年成果頁
{{ $t('FEZ013') }}
{{ $t('FEZ003') }}2021-10-20
{{ $t('FEZ014') }}275760-09-13|
{{ $t('FEZ004') }}2024-10-11|
{{ $t('FEZ005')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