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教務處|
文/王美珠
2017年,《黑袍下的音樂宣言–李斯特神劇研究》(再版)出書後,文雅對於神劇持續不斷的關注與鑽研,即將又有新書出版。在付梓的著作《猶唱新歌──孟德爾頌神劇研究》中,孟德爾頌神劇研究有了新視野的成果展現,值得認識與推介。
1816年,孟德爾頌七歲時受洗為基督徒,成為「受洗為基督徒的猶太人」,一生創作的音樂作品極其多元,除了樂器的獨奏曲、室內樂、序曲、交響曲與協奏曲外,也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與聲樂合唱曲。在包含繁多曲種類型的宗教音樂作品中,孟德爾頌共創作三部神劇作品《保羅》(1836)、《以利亞》(1846)與未完成的《基督》(1847)。
論述架構共七章的《猶唱新歌──孟德爾頌神劇研究》除了在第一章鋪陳孟德爾頌宗教音樂作品、創作時期分野與作品特色外,第二到第四章依序聚焦孟德爾頌神劇三部曲:一部《新約》故事《保羅》、一部《舊約》故事《以利亞》與串聯出基督宗教精神的最後一部神劇《基督》,並分別從各部神劇的創作背景、樂曲結構與音樂特色,甚至是神劇故事內容與人物特色,鉅細靡遺從歷史音樂學的視角與研究方法加以探討、分析與比對。之後,以系統音樂學跨領域研究方法與技巧綜合論述孟德爾頌神劇音樂的歷史定位、並探討「受洗為基督徒的猶太人」與孟德爾頌神劇作品中的猶太家族與宗教信仰。最後,更以十八、九世紀舉足輕重的神學家與現代詮釋學奠基者施萊爾馬赫的「藝術宗教」神學理論探討孟德爾頌神劇中「聖詠曲」運用的「藝術宗教」精神與意涵。
《猶唱新歌──孟德爾頌神劇研究》除了是國內第一本從樂曲結構、材料層、音體系、音色、樂音的基本運動形式、節奏與句法研究孟德爾頌宗教音樂的專書外,也首次從文化、社會、宗教與心理制約的創作視角,論述「受洗為基督徒的猶太人」孟德爾頌,如何在神劇音樂作品中發揮傳統與創新兼顧的作曲技法,成功展現屬於自己的音樂型態;音樂學者 Wulf Konold 就認為以「悖論」評論孟德爾頌神劇音樂作品的特殊性是再貼切不過了。作者盧文雅也在本書〈後記〉總結,孟德爾頌神劇三部曲「蘊含了孟德爾頌家族深厚的猶太底蘊,自他祖父摩西的『猶太人啟蒙運動』到他父親與他自己身處19 世紀的『反猶太』浪潮,大時代的波濤與人種信仰的衝擊,一種無解的『矛盾』也變相地蘊藏於他的神劇中。」
孟德爾頌的神劇不只訴說著猶太家族的故事,也透過神劇,吟誦著自己的心聲與新聲。Wulf Konold 以「悖論」評論孟德爾頌神劇音樂作品特殊性的觀點,似乎是一種將孟德爾頌「猶唱」新歌或「猶」唱新歌的神劇音樂導至「矛盾」的命題。此處的「矛盾」看似無解,但在孟德爾頌的巧手與構思中,它成為作曲家展現作曲技法與特殊音樂型態的理想園地,並透露出音樂在建構與遊戲間引發的思考解放效果;一種「非語言式」,也就是「非概念式」的音樂思考。孟德爾頌如何在神劇音樂中藉由「非概念式」的創作技法與音樂型態,彰顯與傳遞「藝術宗教」的精神內涵與宗教信念,使得看似無解的「矛盾」,無形中隨著樂音的運動形式悄然昇華成為和諧之音,文雅的《猶唱新歌──孟德爾頌神劇研究》值得一窺究竟。
【書籍資訊】
《猶唱新歌-孟德爾頌神劇研究》
作者:盧文雅
ISBN 978-626-96186-3-7
定價380元
王美珠|音樂學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退休教授。致力宣揚與拓展臺灣音樂學跨域的學術研究與視野。
{{ $t('FEZ003') }}2023-01-07
{{ $t('FEZ014') }}275760-09-13|
{{ $t('FEZ004') }}2025-01-15|
{{ $t('FEZ005')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