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國際事務處|
112年度於本校IMCCI開設「生態思辨」課程,共有11名來自台灣、中國、奧地利、哥倫比亞、巴拉圭、日本、泰國及瓜地馬拉的學生參與。
於5月至台東進行田調前,辦理3場講座,分別邀請王若冰老師、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及杜詩豪老師,透過講座,為眾多文化背景之國際學生開啟課程所要探討之議題,提高對環境生態的藝術思辨意識,包含原住民身分及文化的混合性、討論及聚焦於台灣原住民如何將傳統文化成功融入當代藝術之創作經驗,另外也以台灣原住民狩獵文化為題,探討現今台灣原住民面臨的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之間的認同問題。
▲ 於5月至台東進行田調前,在北藝大辦理3場講座。
課程於5月至臺東進行田調,參訪原住民部落,從講座到文化體驗,就由自然、政治、藝術、宗教與學術等不同的面向探討生態、原民性(indigeneity)和解殖等相關議題,深入了解台灣原住民身體文化。
田調課程邀請了在排灣族德高望重的黃俊銘老師,透過舉例來闡明土地之於排灣族的意義。另外也參與了在地集市,即便參與的攤商非在地人,但也是來自附近城鎮,致力於分享與保護自身文化的青年;另也在當地故事館展覽中,欣賞當地社區傳統紡織品、珠寶和其他別具視覺象徵意義之圖騰、元素。除了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的認識,課程也安排前往海灘淨灘,從對環境的愛護,加深學生對環境的尊重和愛惜之情。
此外,學生也聆聽了布拉瑞揚與舞團成員的演講,從舞蹈的啟蒙到編舞,講述了一段屬於Bulareyaung的舞蹈之旅。舞團不僅擁抱他們各自的個性,更以開放的態度包容多元文化,同時也反映了排灣族文化、排灣族的開放程度以及排灣族與社區的連結。
▲ 5月至臺東進行田調,參訪原住民部落,從講座到文化體驗,深入了解台灣原住民身體文化。
在課程的最後,學生透過各種形式分享了他們在實地考察中獲得的經驗和見解,舉辦了生態思辨「草草」輯(2023 Critical Ecology: Caucau Edition),成果內容豐富,活動計有16名學生參與及約30名觀眾,內容包含「湯」和「文化差異及融合」的現場參與式展演、在殖民歷史影響下之原住民生活文化紀錄及原住民圖騰、文化等轉化之創作。
▲ 舉辦生態思辨「草草」輯(2023 Critical Ecology: Caucau Edition),成果內容豐富。
本次課程除了讓國際學生與台灣學生了解台灣在地原民文化,達到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推廣之目的,亦回扣到在生態思辨中,對於整個生態系統中自然、人類與文化的反思,引導學生將自身專業與關注議題進行轉化,完成藝術創作與藝術社會實踐。
{{ $t('FEZ012') }}
{{ $t('FEZ003') }}2024-01-16
{{ $t('FEZ014') }}275760-09-13|
{{ $t('FEZ004') }}2024-12-22|
{{ $t('FEZ005')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