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1') }}人文學院
{{ $t('FEZ002') }}深耕辦公室|
計畫名稱:09G205-20-6「共時的流動」田野課程混創計畫
計畫分項:「共時的流動」田野課程混創計畫
具體措施:辦理期末田野調查
執行單位:人文學院
人文學院結合不同專業師資,跨學院合作,透過五門課程教學設計,統整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人類學、生態學等不同領域專業知識,並融合多元的田野經驗,開展文學、歷史、影像與美術的師生跨域混創體驗,回應當代跨域融合的學習情境。
108-2學期「文學與歷史」這門課程,藉由研讀巴代小說《暗礁》、《浪濤》及陳耀昌小說《傀儡花》《獅子花》等,還原小說家創作的過程。課程除研讀以上文本,亦邀請小說家親臨分享自身創作過程,並將細讀羅妹號事件與牡丹社事件(1860-1880年代間恆春半島發生的兩次影響深遠的事件)各領域的不同文獻。更邀集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人類學等不同學者,講授其田調方法與研究進路。期末已於6月20日~6月22日至南臺灣恆春進行田野調查,親臨牡丹社事件現場,並訪談關鍵人物。
109-1學期「地誌、行旅與邊界書寫」這門課程,則是一門給寫作者的走路課。驅使伏案者的足趾,異化文字人的筆尖;鞭策想像,身入(being)自然,祈求於身心體動中,覺察領略由山水荒地來的感性啓蒙。我們將從臺北走入宜蘭加羅部落。過三貂角、行太平洋道,渡大濁水溪。走日常鐵道小旅行,走史料褶痕的淡蘭道,走拍岸波濤海角路,走入殖民廢墟的眠腦山區,異質與邊陲、田野與跨界,勾勒山與海的文體。邀請的領路人有:范欽慧、連明偉、李後璁、高俊宏。文本的部分,除了在課堂上閱讀Macfarlane、Snyder及理論文本,在路上讀領路人的文學材料。
圖一:108-2學期「文學與歷史」課程,古英勇長老導覽牡丹社事件歷史脈絡。
圖2:108-2學期「文學與歷史」課程,古英勇長老導覽石門古戰場歷史脈絡。
圖3:108-2學期「文學與歷史」課程,古英勇長老解說車城鄉統埔村的八瑤灣事件遇害琉球族之墓。
圖4:108-2學期「文學與歷史」課程,斯卡羅族祭司龔山水先生導覽古祭祀場。
圖5:108-2學期「文學與歷史」課程,斯卡羅族祭司龔山水先生導覽古祭祀場之祭儀。
圖6:108-2學期「文學與歷史」課程,斯卡羅族祭司龔山水先生導覽牡丹社事件射寮棉仔的家。
圖7:108-2學期「文學與歷史」課程,斯卡羅族祭司龔山水先生導覽遺址。
圖8:109-1學期「地誌、行旅與邊界書寫」課程,桃園地景藝術節,領路人:蕭凱文。
圖9:109-1學期「地誌、行旅與邊界書寫」課程,田野地點:夢幻湖,領路人:范欽慧。
圖10:109-1學期「地誌、行旅與邊界書寫」課程,田野地點:淡蘭古道,領路人:連明偉。
圖11:109-1學期「地誌、行旅與邊界書寫」課程,田野地點:新店,領路人:李後璁。
圖12:109-1學期「地誌、行旅與邊界書寫」課程,田野地點:加羅神社,領路人:高俊宏。
{{ $t('FEZ003') }}2020-08-03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4-01-15|
{{ $t('FEZ005')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