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深耕辦公室|
琵琶製作名師彭一奇專訪計畫
--四相十三品之絲絃琵琶樂器修復
專訪規劃:
一、專訪對象:彭一奇
二、專訪日期:2019年11月23日
三、專訪地點:彭一奇工作室(臺中市西屯區櫻城六街十一巷八號)
四、實施方式:實際至製琴名師彭一奇工作室做實際訪談以及觀摩紀錄修復過程。
因應現代音樂的興起與傳統音樂的流失,四相十三品的絲絃琵琶將成為歷史的重要脈絡,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多年培養及發揚傳統音樂與傳統音樂人才為目標,藉由此專訪深刻的去參與樂器修復的過程,可對於現代琵琶的觸絃以及琵琶內部共鳴有深刻的想法,以發揚琵琶千年的傳統文化。王世榮教授將帶領一位學士、兩位碩士琵琶主修學生參與此次專訪,藉由主修琵琶的演奏者角度觀看名師彭一奇之樂器修復過程,以探討作為演奏者如何判斷絲絃琵琶的音響共鳴及如何修復四相十三品琵琶。
具體成果:
彭一奇:「一把琴,一個世界」
訪談過程中,參與者以琵琶演奏者的角度,觀看琵琶的音響共鳴,影響其音色因素有琵琶面板、音樑、背板、內膛、琴頭、琴軸、琴絃與黏著琵琶所有關節的膠。其中琵琶面板分為日曬板與火烤板;音樑的貼法分為八字音樑與上下樑;背板的弧度分為大弧度與小弧度;琴絃分為裸鋼絃、尼龍鋼絃、絲絃與尼龍絃;黏著琵琶膠分為白膠與豬皮鰾。
面板之於琵琶的共鳴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影響音的音頻,好的面板木頭要久放,且須要用重物壓著面板,以防面板的變形。判斷面板的音色共鳴以手摸面板的方式來聽面板的共鳴,其製作方式與厚度大小均會影響其音色。製作方式分為日曬與火烤,日曬板的音色較通透,而先天不良的面板才會送去火烤,稱為火烤板,面板之於音樑、背板與內膛的震動關聯也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音樑,是聯繫面板與背板支撐的橋樑,上樑與下樑的關係會影響到音色與音質,其對於琵琶狼音的出現有密切的關係,音樑的架構使面板與背板有好的共鳴,即可使樂器減少狼音的存在。「八字音樑」起源高占春,亦可於沈煥春製作上看到,起因是因為面板的缺陷,而後開始有了「八字音樑」,其可以增加重量,聲音較沉、寬廣,使共鳴較完整,目的增加下沉的重量,反之良好的共振面板不需要加八字音樑。
絲絃與尼龍絃之於傳統音樂的美學是至關重要的存在,但在現今國樂社團環境對於孩童們的琵琶教學,因應比賽的制度需求,沒有機會深入去了解琵琶的脈絡,且絲絃易斷,容易跑音,對於需要比賽的孩童們有極大的恐懼,所以在年幼的孩童的求學過程,無法推行尼龍絃與絲絃琵琶。
具體效益:
身為演奏者從製琴師的角度了解樂器的共鳴語言,可以使自身在演奏過程中把控自己的樂器音色與音質,減少如狼音一般的常見缺點,藉由演奏者的手指把控每一把樂器不同的世界。
也藉由此次專訪理解琵琶千年歷史的排品與音樑的設計與琵琶傳統的面貌。
圖一:琵琶內膛上下音樑
圖二:八字音樑
圖三:彭一奇示範豎拿琵琶的膛內音色
圖四:彭一奇示範手摸面板聆聽面板共振
圖五:彭一奇工作檯
圖六:製琴名師彭一奇
{{ $t('FEZ003') }}2019-11-28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4-01-15|
{{ $t('FEZ005') }}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