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影新學院|
計畫名稱:12G205-19-1科藝跨域實驗
計畫分項:聲音跨域科技教學計畫
具體措施:2023 新媒體與音樂藝術實驗計畫
執行單位:新媒體藝術學系
新媒體藝術學系連續數年與音樂學系合作,連續幾年的主題以能量轉換、後花園為主。幾年的概念下來,試圖從自製樂器、影像跟聲音的互動、聲光共感等的藝術實踐,訓練使用器樂以及新媒體藝術,建立起特屬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特色美學,實現跨領域在高教領域的展現。
2023年的計畫吸取過去幾年的經驗,由新媒體藝術學系與音樂學系的教師們組成核心團隊共同指導與帶領二十幾位學生歷經九個月的課程指導、工作坊、實作研發等,以《人造星系》為主題,將自製樂器、投影、互動電聲與實體樂器演奏結合,分別於2023 C-LAB 聲響藝術節演出、2023關渡光藝術節《漉漉》的開幕演出、台北數位藝術節進行實體自製樂器的展覽以及兩場表演。
主題《人造星系》為一個結合新媒體藝術與音樂的跨領域展演。在演出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許多自製樂器與實體樂器的結合,其代表著各種不同的星球。組成的元素不同,像是類地行星、類木行星、恆星等,代表著不同的特性及能量的流動,就像是星系的運轉
本次主題希望提出一個宏觀的概念,試圖挑戰在人造系統下的極大值,將實驗的聲響與樂音比擬宇宙間難以感知與測量的暗能量、暗物質、甚至是虛粒子等。人造星系展演並不只是一場音樂會,也是一場當代藝術的探索,一場對宇宙無窮遠的憧憬。舞台就像是宇宙空間,演奏者和藝術家就是創造新星球的建設者,而人工造物也在其中探究新的發聲的可能。在這樣的概念下,聲響成為了實現對宇宙無窮遠的想像和探索的工具。
▲《人造星系》於CLAB聲響藝術節演出的主視覺。
▲《人造星系》於台北數位藝術節展演的主視覺。
本年度的五月與十月也邀請到法國里昂高等音樂學院的教授Jean Geoffroy舉辦「國際跨領域工作坊」來指導學生關於打擊樂與跨領域的要點,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從事各種媒材上的實驗,同學們依照作曲組、演奏組、新媒體藝術方面,分成了五組關於自製樂器為主題的創作、以及三組為音像藝術為主題的創作。分別於五月底以及十月中進行階段性呈現。
▲以及十月的階段性呈現與練習的紀錄照片
首次演出於10月21日CLAB的聲響藝術節展開,觀眾估計約100人次,演出時長約一個小時,共有五組自製樂器的學生與三組音像藝術的學生共同展開。整個演出讓觀眾有限度的自由遊走,並且設計像是一種星際的探索之旅,從一開始的太空梭的意象,到後來用敲擊的方式來讓金屬物質發生,象徵一種以金屬或地質的方式出發對於行星的想像。
▲10月21日在CLAB的空總聲響藝術節的演出紀錄照片
接下來10月28日於關渡光藝術節的開幕演出,2023年的關渡光藝術節以「漉漉」為主軸定調。展覽以光作為主題,藉由十一件作品表達對土地永續的關注、訴說關渡的種種面貌以及結合民眾的參與達到與土地的共融,透過裝置、燈光、雷射、AR、機械動力等等不同形式的表現,拼湊出關渡的各種樣貌和探索這片土地更多的可能性。而《人造星系》在其中則更代表著開啟觀眾對於新媒體藝術媒材的想像。
▲10月28日在關渡光藝術節的開幕演出紀錄照片
第三場的為展覽與表演共同交織的一個複合展演活動,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於台北數位藝術節展開,在這次的展演中,更加擴大觀眾自由遊走的程度,從不同的發聲原理出發,另一個程度則由聲光共感的觀念交織,旨在探索聲音和光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提升觀眾的互動體驗。藉由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創造出一系列實驗性的裝置與表演,使參與者能在多感官的環境中體驗科技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藝術家們使用了最新的數位技術,包括互動投影、以及聲音藝術,將傳統的展覽形式轉變為一場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觀眾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是被動接收,更是積極參與和創造,推動了展覽與表演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開創了一種新型態的藝術表達形式。
▲11月03日在台北數位藝術節的演出紀錄照片
{{ $t('FEZ003') }}2024-01-03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4-01-03|
{{ $t('FEZ005')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