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音樂學院|
北藝大音樂學院「2023關渡藝術節 II:聲生:II Timeless Sound」
北藝大音樂學院為慶祝邁入第三十年之「關渡藝術節」,同時響應邁向藝術永續發展之目標,今年特以生生不息、藝術永恆為主軸,推出「II:聲生:II Timeless Sound系列音樂會」,邀請愛好音樂的觀眾們一起見證「關渡藝術節」這些日子以來的成熟蛻變,同時也盼喚醒人們對於音樂與心靈之重視。
自10月14日起至12月3日,音樂系與傳音系共推出12場結合東西方多元風格元素之音樂盛宴,於北藝大音樂廳、水舞台與科技藝術館等校園展演空間,展開一系列精彩演出,節目多元而有創意,充分展現北藝大教師、學生與音樂合作夥伴們的專業與熱情。
9/12記者會
於9月12日的宣告記者會上,北藝大洪一平學術副校長、劉蕙苓行政副校長、林劭仁教務長、音樂學院盧文雅院長、前音樂學院院長蘇顯達教授、音樂系吳思珊主任與傳統音樂學系簡秀珍主任等校內主管們帶領十多位音樂系教師群出席活動,一同向各界宣告這一年一度,即將到來的音樂藝術盛宴。
此次記者會上,音樂系林志謙老師(單簧管)與盧易之老師(鋼琴)帶來之二重奏演出作曲家米堯作品《丑角》第三樂章〈巴西女郎〉(Milhaud: Scaramouche, Op. 165b: III, "Brazileira"),以及由來自伊朗Ali Montazami(詩歌)、Mona Kaveh Ahangar(達夫鼓)和蘇筠涵(琵琶)三位老師共同演奏樂章《陶醉即興 Become Mastaneh 》,來為關渡藝術節先行暖身,一睹精彩演出片段。
盧文雅院長談到,表演藝術是現代科技永遠無法取代的。她強調,每位演奏家都是透過經年累月的訓練,不斷自我要求,最終才能站在舞台上發光發亮。然而,在現今多元的環境改變下,未來也將朝向如何將電腦科技與表演藝術相互結合,讓音樂藝術透過科技豐富地呈現出來,成為極大加分之工具。關渡藝術節就是這群藝術家們無可取代的展演舞台。另也要特別感謝學校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挹注經費讓這次活動能順利舉辦。
劉蕙苓副校長則表示,「關渡藝術節」是北藝大最具品牌的藝術盛典,也是全臺高等藝術院校中歷史最悠久的藝術盛會。她進一步說明,每年十月也是北藝大校慶,今年音樂學院師生的共同合作推出的這一系列精彩音樂會,期藉由各項節目的呈現,將師生傑出的成果藉此平台來向大眾展示。
音樂學系吳思珊主任指出,不斷追求經典、創新、跨域之精神就是北藝大音樂學系在這次藝術節所要呈現的主軸。期透過各類型的作品於不同展廳之演出,讓民眾一起感受音樂與自然的美好。傳統音樂學系簡秀珍主任說到,此次特別安排有「中亞絲路之旅」音樂會,將伊朗詩歌與傳統器樂做一結合,相信將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聽感官饗宴。
北藝大2023關渡藝術節,12檔精彩音樂會,全由音樂學院規劃演出,期待聽眾熱列參與支持,讓30年的關藝節能永續經營,帶給大家II:聲生:II不息藝術與心靈能量。(攝影 王世邦)
2023關渡藝術節II:聲生:II Timeless Sound系列音樂會節目如下列:
北藝大音樂廳 (OPENTIX)售票場
10/14(六)14:30【生命之聲-創世紀】2023關渡藝術節開幕音樂會
10/15(日)14:30【南風之宴-傳統音樂與亞歐舞蹈】
10/20(五)19:30【曠野之聲-馬斯塔內:來自中亞的呢喃】
10/21(六)14:30【艷陽之聲—世界音樂:擊樂與管風琴】
10/28(六)14:30【蛻變之聲-呂紹嘉與北藝大管絃樂團】
11/03(五)19:30【風之聲-管風琴室內樂】
11/13(一)19:30【天地之聲-北藝大新音樂工作坊韓國行前音樂會】
11/17(五)19:30【愛之聲-黃心芸與好朋友們】
北藝大水舞台 (免費場次 自由入場)
【荷畔有聲-水舞台戶外音樂會:傳統音樂欣賞】
11/04(六)14:00-15:00〔傳音北管與琵琶〕
11/05(日)14:00-15:00〔傳音南管與古琴〕
北藝大科藝館 (免費場次 自由入場)
【山水之聲─四台鋼琴戶外音樂會】
12/03(日) 10:30〔一台鋼琴的悠閑早午餐〕於東方露臺
12/03(日) 16:00〔四台鋼琴的斜陽與餘暉〕於中央平台
************************************
首先介紹由音樂學系策劃主辦的六天七場音樂會~
10/14【生命之聲—創世紀】-開幕音樂會
在北藝大音樂廳舉辦的開幕音樂會,由張佳韻老師與北藝大室內樂團領銜演出,從這個學期初開始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排練,不僅涵蓋各個時期和類型的作品,更將音樂與舞蹈、影像和動畫結合,使作品呈現了嶄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米堯:《創世紀》
米堯的《創世紀》以非洲創世紀神話為背景,融合爵士樂素材,象徵隨時間流逝,人類與自然除不斷演進外,亦需調和平衡,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原本是芭蕾舞劇,現在比較多演出的都是室內樂。本場演出則安排了舞者開演前隱身在地上的一坨白色布匹中,隨著六個不同段落迥異的音樂律動翩翩起舞,讓觀眾們也隨之迷走其中。
唐納德 • 克羅克特:《時間洪流》
《時間洪流》是爲兩位鋼琴演奏者與室內樂團創作的協奏曲,兩位鋼琴家可真是忙翻了,除了四手聯彈以外,還得在鋼琴內部彈撥琴弦以及兩架玩具鋼琴上演奏。
除此之外作品還使用花盆、鐃鈸、牛鈴與木鼓等擊樂器的特殊聲響,為音樂帶來許多光影變化。在各種層層疊疊、段落的轉換和主題的再現中,我們彷彿乘著時間的浪潮,擺渡在記憶的廊道與長河之中。
陳家輝:《Fusion fissionnée - phase i》
由“聚合(Fusion)”與“裂變(fissionnée) 二詞”組成,家輝老師的《Fusion fissionnée - phase i》,探討後疫情及後數位時代是否能以另一種形式,將解構後的社群再次融合。
現場音樂由那娜擊樂二重奏演出、與音響發出的聲效進行虛實的對話、再加上影像工作者林仕杰與葉澈則以衛星影像圖為資訊基礎,進行AI影像生成與調變,為我們的聆聽體驗增添了許多新意!
今天的作品還只是其中一部曲而已,曲名中“phase i” 的部分,老師們提到這個作品明年會在C-Lab再擴充升級,期待觀眾將會有更深層能夠與影像和聲場互動的沈浸式體驗!
聖桑斯:《動物狂歡節》
大家耳熟能詳的動物狂歡節,這次由音樂學系與動畫學系合作,帶給我們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感官享受。
擔綱本場音樂會的雙鋼琴演奏者:蔡佳憓老師與簡美玲老師——兩人之間的絕佳默契令觀眾們佩服得五體投地,紮實的音色之下細緻的音色變化,每一段都精采得引人入勝!
10/28【蛻變之聲—呂紹嘉與北藝大管弦樂團】-樂無界教育計畫
本場音樂會由北藝大名譽博士及特聘講座教授呂紹嘉帶領北藝大管絃樂團,與盧易之教授合作,演出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及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兩首代表古代主題保存與再生的變奏曲。而另一首演出之德沃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則展望一個更有希望與前景的未來,期讓年輕音樂學子沈浸在超越時空的經典作品中學習、成長及演出,師生們精湛的呈現,獲得全場如雷掌聲,更是非常珍貴的藝術永續與再創造歷程。
此場音樂會是由北藝大、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及國家交響樂團共同舉辦,為結合產官學三方共同合作之《樂無界教育計畫》教育計畫成果音樂會。該計畫由NSO前後任音樂總監-呂紹嘉(Shao-Chia Lü)與準‧馬寇爾(Jun Märkl) 兩位國際指揮大師首次共同聯手,將分別以「作曲家躍進」與「指揮家躍進」兩大主軸,藉由大師們的引領,讓臺灣音樂人才有更寬廣的視野,為國內古典音樂界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期望培養更具世界競爭力的音樂人才,提昇臺灣文化地位。
演出曲目:
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作品56a
Johannes Brahms: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Op. 56a
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品43
Sergei Rachmaninoff: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德沃札克:E小調第9號交響曲《新世界》,作品95
Antonín Dvořák: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From the New World
11/03【風之聲—管風琴室內樂】
這次的管風琴音樂會是由老師和選修管風琴課的同學們共同準備而成的,管風琴演奏需要手腳並用本不容易,以雙人組合登台也又多了需要磨合的挑戰。
音樂會上半場很大一部分是由梅湘的管風琴作品選曲,身為一虔誠的天主教徒,伴隨其獨特的音樂語言,梅湘的作品總帶有濃厚且高辨識度的味道與色澤,令人感受到其中的永恆與喜悅。
本場音樂會不僅只有管風琴,劉信宏老師與林京美老師並以管風琴與鋼琴的組合,展現絕佳默契,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法朗克開場與結尾的黑人靈歌組曲的演奏。並且在下半場的波麗露中,僅僅是搭配上一個小鼓,就呈現了彷彿整個樂團的聲響氛圍。
接續而來的動物狂歡節,藉由不同的音栓組合,我們也聽到了管風琴音色千變萬化的風貌。特別的是在其中穿插的陳泗治《臺灣素描》兩首選曲,北藝的水牛跟著也一起跑來了!而《森林中的布穀鳥》中長笛和豎笛「布榖、布榖」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特別安排了兩位演奏者在音樂廳上層四處走動,帶給大家有趣新奇的聆賞體驗。
身為最古老的高科技樂器——管風琴,在台灣目前約擁有三十幾台管風琴。北藝大音樂廳是繼國家音樂廳之後,全臺第二建置管風琴的展廳,更是國內音樂系所第一架音樂廳管風琴。北藝大管風琴由德國Karl Schuke公司手工打造,共有3092根音管。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再解鎖管風琴的琴音與不同風貌。
鋼琴/林京美、
管風琴/劉信宏、溫泓凱、潘汶恩、周必文、陳經慈、陳思安、陳柏旭、陳美禔、張喻翔、粘侑菲
擊樂/何欣蓉
長笛/詹閔卉
演出曲目:
法朗克:《前奏、賦格與變奏曲》作品18
César Franck: Prélude, Fugue et Variation, Op. 18
梅湘:《永恆教會的出現》
Olivier Messiaen: Apparition De L'eglise Éternelle
梅湘:〈聖母與聖嬰〉、〈上帝的兒女〉、〈天使〉,選自《主的誕生》組曲
Olivier Messiaen: “La vierge et l'enfant”, “Les enfants de Dieu”, “Les anges” from La Nativité du Seigneur
梅湘:〈哈雷路亞,渴望天堂寧靜的靈魂〉、〈喜悅的爆發〉,選自《基督升天》組曲
Olivier Messiaen: “Alleluias sereins d’une âme qui désire le ciel”, “Transports de joie d'un âme devant la gloire” from L'Ascension
丹․米勒改編:《祢信實何廣大》
Dan Miller: 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
帕爾第尼:《奇異恩典觸技曲》
J. Christopher Pardini: Toccata on Amazing Grace
拉威爾:《波麗露》管風琴雙手聯彈
Maurice Ravel: Boléro (Organ Duet)
聖桑斯:《動物狂歡節》
Camille Saint-Saëns: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陳泗治:〈水牛背上的八哥〉、〈蛤蟆戲群鴨〉,選自《臺灣素描》組曲
Chen Si-Zhi: “Black-bird on the Buffalo’s Back”, “Three Little Ducklings and a Toad” from Taiwan Sketches
雷尼改編:美國黑人靈歌《祂雙手掌握全世界》組曲
Joel Raney: He's Got the Whole World
11/13【天地之聲—北藝大新音樂工作坊韓國行前音樂會】
由林梅芳教授所指導的北藝大新音樂工作坊,以大自然、生命、靈感為主題,演出了北藝大和韓國首爾大學的新秀作曲家等所創作的新音樂作品,藉由深入淺出的現場解說,讓觀眾輕鬆感受現代音樂獨特的魅力。
由北藝大的學生作品String Quartet (2023) 開場,作曲家李維林以古琴作為靈感,錚鏦、錯落的撥弦,創造呼吸的留白,彷彿來自陌生又熟悉的荒野的呼喚。在懸疑的猶疑、飄蕩後,又密密麻麻的交織糾纏,錯落的碰撞就像生鏽一般,休止符的設計,如珠子掉落前的屏息,彷彿全世界都在等待它發生。
下一首的主角來到了風,And Then I Knew 'Twas Wind (1992),武滿徹以風為題,灌注東方獨有的時間風格,由豎琴開始,編織詭譎又帶著仙氣的清晨迷霧,豎琴和中提琴、長笛的音色完美融合,毫無縫隙的交替演奏主題,恍惚之中的潮濕的涼風,不時的蟲鳥驚鳴,中提琴的歌唱有如玄冥之中的抑鬱下沉旋律,揉捏、叨擾著林中樹葉⋯⋯
E Tribus Punctis (2021)由首爾大學碩班學生Intae Choi創作,以三個點開始延伸、擴充,成線、成面的交錯,討論了人生中所有並非單獨的事件,而是由事件擴散創造了自己,由點開始,連結、交錯、交疊,產生了不同的濃度、速度、厚度與密度。
Raindrops on Cracked Mud (2019) 為北藝大校友呂佾庭所作,持續著大自然的意象,完全將鋼琴當成了打擊樂器,雨水一下下的敲擊土地,聽起來就像是大地的心跳,躁動不安的風與地心引力,在撞擊後的由快至慢的節奏,是地上的漣漪。
首爾大學的博班學生Chul Lee的作品Chorda (2019)以繩索為題,使用小提琴、長笛、單簧管、大提琴、鋼琴,製造如走在鋼絲上一般的畫面,垂落的意象錯落、糾纏的情緒和絲線、突然迸現的火花、蓄勢待發的張力,以及刻意製造的不適感和錯位。
最後一首《櫻花七日》選曲(2019)由北藝大博班的作曲家王之筠所作,描繪櫻花的生命歷程,〈II. 至滿〉、〈 III. 滿開〉、〈 IV. 櫻吹雪〉、〈 V. 綠葉〉,分別特寫不同階段,待發的興奮感和顫動的心情、生命的萌芽、新生的翠綠和蓬勃生命力,穿插民謠般的歌唱,帶領聽眾由耳、由心觀看屬於自己的、純粹的櫻花。
新音樂的魅力是闖破邊際的想像、是野性和細膩的結合體,無需語言,因為音樂本身即是一種語言,預祝師長同學們韓國行收穫滿滿、平安順利!
11/17【愛之聲—黃心芸與好朋友們】
遊子終將回歸故鄉,曾榮獲萊諾特堤斯國際大賽最年輕金牌得主黃心芸,與音樂家好友們透過中提琴溫暖聲響,在【愛之聲-黃心芸與好朋友們】音樂會中,表達對臺灣土地的眷戀與熱愛。
在本次的節目中,每一首樂曲都是首演之作,開場心芸老師與佩瑤老師帶來由莊孟勳老師改編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選曲,兩位老師靈動而細膩的演奏,在同一個流動裏,為每顆音賦予了生命力。
而後心芸老師化作為一隻「鯨魚」,演奏了陳士惠老師的《別離之歌》,其中的中提琴演奏與賽夏族的錄音曲調相互對話,泛音和其滑音的特殊音色和效果,彷彿鯨魚如泣如訴,期盼喚醒聽眾對於生態與環境的關注。
在本次音樂會中佔有一大份量的還有莊孟勳老師改編的李姆斯基《天方夜譚》中提琴六重奏,其中六把中提琴擔綱了樂團中各聲部樂器的職責,演奏不同質地的音色詮釋各種管樂、絃樂甚至擊樂器的聲響,如此貼近並聆賞中提琴雲集的體驗,觀眾們彷彿餐與了一場中提盛宴,在有限的樂器裏,演奏家們呈現了無限的可能。
與陳士惠的《別離之歌》發想自同樣的錄音曲調,陳立立老師的《別離蔓生》卻綻放了完全不一樣的一種火花,在由長笛、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打擊所組成的六重奏裏頭,透過詭譎多變的聲響、速度和強弱的對比,更深深刻畫了每一個動靜之間。
「人的靈魂如水,人的命運似風。」善寫藝術歌曲的舒伯特,不愧有歌曲之王稱號。最後一首舒伯特的《水上幽靈之歌》,歌德的詩詞本具有引人遐想的音樂性,而舒伯特也精心將這樣的詩意轉化到了音樂當中,「詩中有樂,樂中有詩」與今年關渡藝術節的主題 II:聲生:II 相互輝映。
12/03【山水之聲—戶外鋼琴音樂會】-閉幕音樂會
「山水之聲 一台鋼琴的早午餐」將鋼琴搬到了北藝大科藝館的觀景台,一邊倚靠山,另一邊敞開雙臂擁抱關渡平原,一架鋼琴穩重的坐在露台,準備歌唱。
[一台鋼琴的優閒早午餐] 於東方露臺
當天早上,在天然的舞台上,由北藝大六位鋼琴家林書涵、呂祐甯、陳經慈、陳欣妮、林庭君、連祐平分別帶來巴赫的法國組曲編號812-817,D 小調第一號法國組曲、C 小調第二號法國組曲、B 小調第三號法國組曲、降 E 大調第四號法國組曲,G 大調第五號法國組曲,E 大調第六號法國組曲,品嚐純粹的巴赫之美。
[四台鋼琴的斜陽與餘暉] 於中央平台
下午的「四臺鋼琴的斜陽與餘暉」,由北藝大的教授和學生,蔡佳憓、簡美玲、范姜毅、盧易之、汪奕聞、保羅•肯恩、魏樂富、黎國媛、劉忠欣、 黃宇唯、李晨瑋隆重鉅獻小約翰•史特勞斯:《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德布西:〈雲〉和〈節慶〉,選自《夜曲》、葛利格:《皮爾金第一號組曲》、拉赫瑪尼諾夫:〈眼淚〉和〈復活節〉,選自 G 小調第一號組曲《音畫幻想曲》。
現場在盧易之老師風趣又豐富的曲目解說下,由高貴明亮的維也納的森林開啟午後,晶瑩剔透的琴聲時而旖旎,時而堅定,圓舞曲風格盛大且優雅,緊接著雲霧四起,德布西的雲透明卻神秘,能見度時高時低⋯
日暮逐漸低垂之時,四架鋼琴帶著我們進入了北歐皮爾金的世界,摩洛哥的清晨讓人分不清此刻究竟是日出還是日落,目睹了哀戚的奧塞之死,還看了妖冶的安妮特拉之舞,在山魔王的大廳不斷加速、再加速的狂舞。
最後一曲從魏樂富老師繪聲繪色的讀詩中開始,在淚水的情緒堆疊後,幻想的意識流隨著緩慢的腳步邁進復活節,在反覆強調的動機中推向最高潮。
「山水之聲」用音樂作為媒介,回歸到自然,一起靜下來,傾聽音樂與山水,在心跳和屏息之間,感受純粹的喜悅。
************************************
2023年關渡藝術節,傳統音樂學系推出世界音樂之旅,分別有10/15【南風之宴-傳統音樂與亞歐舞蹈】、10/20【曠野之聲-馬斯塔內:來自中亞的呢喃】、10/21【豔陽之聲-世界音樂:擊樂與管風琴】,世界各地的傳統音樂,在關渡藝術節上進行著各種的融合、再創作、最後碰撞出不一樣的音樂呈現,也為傳統音樂帶來不一樣的思路與方向。
在遊歷世界音樂之後,再返回欣賞臺灣傳統音樂,不論是11/4〔傳音北管與琵琶〕還是11/5〔傳音南管與古琴〕,讚嘆臺灣傳統音樂既能擁有本身的音樂藝術,也能與世界音樂進行融合創作。
10/15【南風之宴-傳統音樂與亞歐舞蹈】
臺灣是個有如文化熔爐的島嶼,而關渡正是精華之所在。在北藝大即可見到多元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作成果。有時能見到學生抱著伊朗的烏德琴、中國的古琴與琵琶,與台灣北管鼓吹、南管四塊、沖繩的三線進行著跨文化創作,也不時能見到外籍學生與訪問學者,在關渡相會並激盪出充滿創意的藝術火花,例如:
–來自澳門的學生,為印尼甘美朗、玩具鋼琴與鋼琴的合奏創作樂曲
–主修南管、北管、古琴的學生,創立了台灣最早的越南樂團,並以他們獨特的學習方式傳承越南才子樂
–馬來西亞學生,以琵琶展現多元音色節奏,描寫娘惹文化
–來自日本主修打擊的學生,演奏出令人稱許的泰國宮廷音樂
–泰國宮廷舞者,為琵琶音樂編舞
–佛朗明哥舞者,與台灣傳統樂手合作
–來自印尼的舞蹈系學生,為越南音樂編舞
在得天獨厚的藝術交流與創作環境中,緊密的跨文化樂舞合創不再遙遠,在「南風之宴-傳統音樂與亞歐舞蹈」製作中,北藝大音樂學院傳統音樂學系邀請不同國家的樂舞傳習者與我們一起創作,不論是來自南歐的西班牙、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或面向南海的澳門,就這麼恰巧都與「南」有關,於是我們組成「南風之宴」團隊,不僅一次將各國文化展現給大家,更挑戰您對於傳統樂舞的想像!
南風之宴大合照
羅札娜公主招親(選自古典舞劇《海螺王子》)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之友樂團與泰國舞者
《閃耀聖光》為鋼琴與峇里島甘美朗安克隆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甘美朗樂團與泰國舞者
〈融合〉為琵琶四重奏(《長桌宴》第一樂章)
琵琶室內樂與泰國舞者
越南才子樂 a.《秋月夜曲》;b.《流水》、《平板》、《金錢串》連奏
傳音越南才子樂團與越南舞者
跨文化樂舞
由各國樂器與佛朗明哥舞者、印尼舞者及泰國舞者共同創作
10/20【曠野之聲-馬斯塔內:來自中亞的呢喃】
【曠野之聲-馬斯塔內:來自中亞的呢喃】音樂會,由阿里(Ali Montazami)擔任詩歌朗誦、德夫鼓演奏家蒙納(Mona Kaveh Ahangari)、馬斯塔內樂團(MASTANEH Music Band)與北藝大傳統音樂學系共同演出,在詩歌、音樂、歷史、當下,即興碰撞間,帶來一趟詩歌與音樂交織的奇幻之旅,讓您尋回心靈的MASTANEH(波斯語意為「恣意快樂」)。
烏德琴、琵琶與德夫鼓的即興演奏
馬斯塔內樂團的演奏
傳統音樂學系學生分別演奏南管洞簫、德夫鼓、烏德琴與五弦琵琶
10/21【艷陽之聲—世界音樂:擊樂與管風琴】
【艷陽之聲—世界音樂:擊樂與管風琴】音樂會,結合管風琴演奏騷莎舞曲、佛朗明哥舞曲、美國藍草音樂、披頭四歌曲以及迪士尼動畫音樂,這是由打擊樂家Sarah Barnes-Tsai邦恩莎教授,為管風琴與鋼鼓、爵士鼓、歐洲揚琴、康加鼓等打擊樂器,量身編創各種風格音樂,並率領4位打擊樂校友與管風琴演奏家蔡純慧教授,共同帶來異國風情時光。
若您想聆賞來自臺灣本地的聲音,不彷來藝大咖啡旁的露天舞台欣賞【荷畔有聲-水舞台戶外音樂會:傳統音樂欣賞】,共兩場11/4〔傳音北管與琵琶〕、11/5〔傳音南管與古琴〕音樂會,以戶外聆賞的愜意方式,帶領觀眾穿越古今,置身傳統音樂的古樸典雅氛圍中。
北管演奏
琵琶合奏
南管演奏
古琴獨奏
{{ $t('FEZ003') }}2024-01-22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4-01-31|
{{ $t('FEZ005')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