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美術學院|
分項3【跨域研究】台灣當代藝術梳理與發展研究計畫
透過以北藝大美術學院為基礎的定位及脈絡來梳理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過去與未來。邀請藝術家與學者,透過學術論壇與系列講座及工作坊的形式,來開啟由藝術業界創作、藝術史學界再到1980年代跨領域的研究與討論。
【 儲回大地藝術討論工作坊 】x 藝術家Stephane Verlet-Bottero
邀請2020台北雙年展參展藝術家Stephane Verlet-Bottero,就「儲回大地的藝術」計劃,討論文化機構與環境緊急狀態—如何回歸地球可承載的未來?
【 從前,有個黑色臺北 】工作坊
【從前,有個黑色臺北】 為“全球黑人生命團結倡議組織”與“臺北當代藝術中心”和“RLIS影響研究室”共同籌劃的批判性共創計畫,透過參與式工作坊,與參加者一同思考如何從臺北的有色民權運動重新想像藝文工作,並深入探討亞洲語境下的種族歧視問題。
曾經於2020年6月在臺北籌劃黑命運動的三位非裔美籍運動者戎安玉、史蒂芬妮和KG將從他們的觀點來討論黑色民權運動,並與觀眾分享重要的技術關鍵詞。藝術家吳其育與策展人蕭伯均和徐詩雨將結合桌遊的形式,和三位運動者及參與成員討論文化與藝術領域中的歧視和挪用問題。本活動作為2020阿川國際行為藝術節的plus串連,以"膚色"、"身體"、"他者"與"邊緣"等概念延展「迷走和諧」。
【從前,有個黑色臺北】 由戎安玉、史蒂芬妮·戴維斯、KG、吳其育、徐詩雨、蕭伯均共同策劃,並由致穎統籌。
【 電影及其生成 】x RLIS影響研究室
【 交界考 】田野講座 - 講者: 梁廷毓
接觸帶(contact zone)企圖喚起的是,過去被地理與歷史上所分隔的主體,衝突的族群(殖民/被殖民者),坦承雙方之間的交疊與協商。今日位於桃園龍潭與新竹關西交界的近山地區,在清初,仍是泰雅族原住民的獵場與生活領域,目前居住在此區的居民,則多以客家族群為主。因地理位置靠近復興與尖石山區,地方上仍有關於清代「客番衝突」的記憶與傳聞、甚至是雙方衝突而產生的地名。講者梁廷毓安排桃園龍潭大坪村整天的走踏活動行程,從大坪隘、大伯公、萬善塚(紅橋)、永和宮、展望點、童話世界、城堡廢墟到八寮。當地的耆老帶領大家走八寮古道。
【 行走南庄 】田野講座 - 講者: 豆宜臻
【 群島資料庫作為方法學 】x「數位荒原」創辦人鄭文琦
【 平行現實 】x 藝術家林冠名
【 影像中的藝術實踐 】x 藝術家林羿綺
藝術家林羿綺從2009年第一部錄像作品開始,分享自身成長背景與每個階段創作的經歷、反思和作品放映。並以創作者的角度,分析錄像與電影兩種影像媒介的相似與差異,進而探討影像創作的藝術面向與實務方法。
【 電影的造型性 : 電影書寫與轉化 】x 藝術家雪克(劉曉文)
{{ $t('FEZ003') }}2020-12-16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2-04-27|
{{ $t('FEZ005')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