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深耕辦公室|
《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簡稱《有譜計劃》)將亞洲藝術院校聯盟(簡稱ALIA)關係網絡視為樂譜,透過製作「盒子-譜2」單元模組,再經過挑選和策劃執行一系列課程、講座和工作坊後,到最終的展覽呈現,實現校際共同的藝術傳遞計劃。
陳愷璜校長表示,《有譜計劃》起始於2018年土耳其伊斯坦堡會員大會,北藝大以理事學校的身份發起「ALIA作為方法」的藝術計劃提案,接著於隔年首爾的ALIA理事會議,宣布全面啟動《有譜計劃》。這項計畫給會員學校的指令是,在收到北藝大提供的盒子之後,以各種任意武斷(arbitrary)的方式放入物質或非物質──即「盒子-譜2」,並於2020年初傳遞回北藝大。在不犧牲個別性、不放棄對差異的開放前提下,這些移動中的「盒子-譜2」表演出區域、藝術、關聯、對話、差異、時間、連續體、共同等多重面貌。
今年5月,北藝大從收到的8個盒子中選擇了ALIA會員學校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的「盒子-譜2」來加以實現。該校的「盒子-譜2」名為《實踐1:樂譜/腳本》,是一份以深陷疫病威脅的全球處境為主題的跨域教學計劃書,在美術系郭昭蘭副教授的帶領策劃下,將它實現為《疫病、群集、樂譜、指令、表演、無限工作坊》,內容包含有〈前置研究工作坊〉(講師:李尚仁、謝杰廷、王德瑜、郭昭蘭)、〈跨域共創工作坊:帶著口罩的人們/在哼著什麼?〉(講師:余政達),以及〈生物藝術展演性探索〉(講師:林沛瑩、宮保睿、顧廣毅、曹存慧)。最終《疫病、群集、樂譜、指令、表演、無限工作坊》創造出蘇黎世藝術大學《實踐1:樂譜/腳本》的演繹及即興片刻,使它在時間中成為源頭,並停留在時間之中 。
於7月17日正式開幕的《有譜計劃》展覽,利用關渡美術館橫跨四、五樓的環形雙層空間,實現《有譜計劃》階段性的空間演繹。四樓環形空間(401展間)呈現會員學校從計劃初始醞釀、「盒子-譜2」的製作與投遞、到北藝大對蘇黎世藝術大學疫病教案《實踐1:樂譜/腳本》的實現過程;五樓環形空間(501展間)則是〈帶著口罩的人們/在哼著什麼?〉跨域共創工作坊的發表。
開幕活動當天特別以現場活動網路直播方式,讓所有ALIA會員學校們能一同參與這次難得的盛會,和欣賞三段開幕表演節目。其中,第一段《水中音》是由美術系林奕碩同學演繹北藝大「盒子-譜2」;再者,新媒系與舞蹈系同學共同合創的《Residuexist》-是由學生取自residue(殘留)和 exist (存在)兩個字加疊在一起,藉以象徵無形之物殘留於各處與我們共存。最後,來自柏林藝術大學的交換生Maria Capello帶來的作品《Social Space Personal Distancing 2020》,則是想傳達「Covid-19」對室內空間社交距離的150公分,並以「Space as privilege」作為創作關鍵概念之演出。
正如亨德里克.佛克茲在春之文化基金會的《聲音想怎樣》論壇所述:譜的存在,永遠等待未來的彈奏,一如彈奏總是與作為源頭的譜既是藕斷絲連,又打破時間順序。《有譜計劃》秉持樂譜對於時間序列的彈性,期許未來任何發生在ALIA會員之間的交流,都將視為「有譜」與「演繹」之間的關係,但這裡所謂的源頭,是在時間中成為源頭,並停留在時間之中。這也說明ALIA成員對關係網絡所報持的開放性與不確定性,其真正的效果將是無窮無盡的綿延。
此次的展覽計畫將以一部概念性「藝術家出版品」的生產,實驗《有譜計劃》的記譜語言,記下這些物質與非物質事物移動中的美感──儘管它永遠無法完全被記下。
《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
策展人:郭昭蘭
活動時間:2020.07.17-08.23
活動地點:關渡美術館 401, 501展間 (每週一休館)
SCORE: Moving from “Art as Method” toward “ALIA as Method”
2020.07.17-08.23
Curator: Jau-Lan Guo
Gallery 401, 501,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展覽海報、開幕照片
{{ $t('FEZ003') }}2020-12-28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4-01-15|
{{ $t('FEZ005')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