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學生事務處|
戲劇系羅敏霜校友指導,培訓過程中帶領學生實際體驗戲劇治療的運用方法,並能夠合作設計的戲劇治療活動,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學生也能探索個人專業如何能跟社會服務融合,並提升自主決策能力。
戲劇治療實務應用計畫長期至八里樂山教養院出隊服務,111-2學期與112-1學期出隊服務共計四場,透過氣球的互動遊戲建立肢體安全界線,並藉由角色扮演來與院生達成投射互動模式的戲劇關係,學習判斷服務對象的情緒需求以及關係模式。
圖、6/6及6/13出隊服務
圖、12/2及12/9出隊服務
學生心得回饋:
學生A
戲劇治療帶給我的最大收穫除了很初步的接觸專業戲劇帶來的語徑外,認識自己與他人的表達方式也是很重要環節,透過無形有形的肢體、聲音、眼神讓對方感到安全與信任,用看似簡單卻高能量(活動量)的遊戲切入群體,對受眾帶來的體認不只是肢體上的活動更涵蓋複雜的內心認知。
學生B
原來從拿著球發言說自己的名字開始,就是一種賦權的象徵。因為我們去服務的機構的對象多數在年幼時不被家人諒解,以及他們的表達能力在這個社會上比較難被理解,所以當我們把球交給他們,讓他們知道此時此刻大家都會是認真的在聆聽他們所要表達的事情。
在訓練前期的課堂上也有帶到透過氣球讓兩人保持一段一定的距離,一起移動。以前在表演課上完這個遊戲會覺得目的是要找到兩人的共同默契,然後想辦法去開發肢體可以去到哪裡。但在戲劇治療的課程中,我更會去注意兩人的距離如何會讓人感到放心、安心,不會覺得自己的私領域被冒犯。
{{ $t('FEZ003') }}2023-08-06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4-09-17|
{{ $t('FEZ005')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