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文資學院|
計畫名稱:12G205-6 高教深耕【文資學院】
計畫分項:文化資源的產學鏈結
具體措施:3-1【博館所】專題講座及移地教學
執行單位:文資學院-博館所
課程名稱:111-2 博物館與當代社會議題
文字編撰:杜麗琴
課程博物館展示專題赴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參訪為實地考察即將開幕的南島廳展示,並運用課堂上所學之方法論,以共同發表為目標,對該展覽進行評論。本次活動前已先閱讀策展團隊所撰寫之相關論文,實地參訪則包含策展團 隊導覽、現場觀察紀錄及工作坊等。並於活動後,針對展示進行研討,初步提出開展前仍可改善之項目,並預計於期末提出評論內容草稿。
在本次的參訪過程中,除有來自策展總顧問、館長及策展團隊的第一手訊息外,也在共同研討過程中,發現許多個人參訪時不會見得會浮出的觀點與留意到的細節,收穫頗為豐富。現場的觀察紀錄,為第一印象,有許多零星瑣碎的想法,但尚未能結構化成可以發表的評論,但在工作坊的研討過程中,漸漸能凝聚成共識,有助於未來共同撰寫評論,形成邏輯一致的觀點呈現。
本次展場中觀察到較為印象深刻,仍有改善空間的幾個面向如下:
一、入口動線: 從大門如何抵達南島廳困難重重,南島廳標示不明顯。且一般觀眾 對於「南島」一詞未必熟悉,可能不如考古廳那樣可讓一般觀眾立即明 白該廳的內涵。因此,在路標說明上應該更加清晰,讓觀眾產生探索的興趣。
二、展示設計手法與呈現: 1. 入口上方懸吊的船體,懸吊支架的顏色與船體顏色過於接近,以 至於懸吊底座看起來是船體的一部分(圖 1),不但無法呈現出蘭嶼獨木舟的原始造型,反而破壞了對船隻的整體性。
2. 整體設計上,展品與設計之間令人感到困惑的點。例如海圖在四個地方呈現,其中有展示隔間和意象設計意象設計依照展品形象做 成的設計,對於觀者可能造成區辨上的困難(圖 2-4)。相同的困惑 也出現在放映廳的裝飾用途的物件,在玻璃罩內創造氛圍的「裝飾 品」」並未與展品做成區隔,因未設置說明牌而令觀眾感到困惑。 圖 1 圖 2:海圖模型 圖 3:海圖展品 圖 4:海圖隔間 圖 5 模型的材質塑膠感很重,有時會誤導觀眾原始展品的真正材質。 4. 禮品的牆面過於擁擠,甚至玻璃罩擋到了展品本身的呈現(圖 5)。
三、展版內容銓釋,魔鬼藏在細節中: 1. 有關毛利族文案與主題間的關係,公共事務的概念在毛利族應該 是 marae 作為整體的概念,而不只是 meeting house 單一建築。此外,展品的說明應標示毛利文,以回應紐西蘭社會作為雙語文化的 國家的社會事實(圖 6-7)。 圖 6 圖 7 2. 夏威夷區的展板 iˋiwi 鳥的名字存在翻譯的錯誤,誤譯為伊伊蜜 鳥(iˋimi),正確發音已經與夏威夷訪客 Marques 確認應該譯作伊。 以上的具體參觀時發現的困惑、疑問與建議,也會在評論文章中列舉,並能從觀眾角度回應博物館的展示。
{{ $t('FEZ003') }}2023-07-26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3-07-26|
{{ $t('FEZ00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