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文資學院|
計畫名稱:11G205-6 高教深耕【文資學院】
計畫分項:文化資源的知識建構
具體措施:2-13【博館所】 博物館與無形文化資產
執行單位:文資學院-博館所
一、執行課程概述
20世紀下半葉以來,文化遺產事業與產業的蓬勃,是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現象。「文化遺產」的思維不但影響我們如何看待過去與未來,「文化遺產」的類型也逐漸增加,喚起一連串相關的保存、詮釋與再運用的文化實踐。
以往,認為支持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核心學問,乃是與文化遺產本體之歷史與文化有關的人文科學,例如建築學、考古學與藝術學等。然而,我們應該留意,「文化遺產」的概念,廣泛地在相關觀念、制度、管理、倫理等等方面都引發變化,也帶動了人類文化資源的重構與文化實踐模式的改變。為了理解、發展與反省文化遺產事業,我們應該從思考以下三個問題出發,發展整合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文化政策學的「文化遺產學」之視野:遺產如何產生?我們該如何保護遺產?保護遺產的實踐又帶來什麼影響?
本課程將從「文化遺產學」的角度,探討無形文化遺產的出現、意義與影響。2003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無形文化遺產保護公約」的公佈,正式宣告新類型遺產的誕生,為人類社會有關文化遺產的思維與作為帶來新的、不同的衝擊,對於今後文化承續、發展之價值觀與行動有何影響,非常值得關注。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一) 認識無形文化遺產成立的背景與意義,以及對文化遺產世界帶來的影響;二)理解無形文化遺產制度對民間傳統帶來的改變與衝擊;三)認識遺產批判理論,並探討文化遺產主張中“公共性”概念在文化遺產保存維護工作過程面臨的課題;四)學習並探討博物館做為無形文化遺產保存維護媒介的可能性。
周次 |
日期 |
主題 |
作業 |
1 |
2.16 |
課程規劃說明
|
延伸閱讀 *Kevin Walsh 1992 《“Conserving the past”,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st : Museums and heritage in the post-modern world.》 *葛藍˙艾波林原著,劉藍玉譯,2004 《文化遺產:鑑定、保存與管理》。五觀出版。 *彭兆榮2008 〈概念、定義與分類〉〈遺產理論與實踐〉〈表述與被表述〉。《遺產:反思與闡釋》。雲南教育出版社。 *吉田憲司2008 〈文化資源的思想〉。《文資學報》No.4:181 - 200。 菅豐2009 〈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文化遺產》No.2:106 - 110,30。 *廖迪生2011 〈「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概念、新的期望〉。《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東亞地方社會》,5-29。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香港文化博物館出版。 |
2 |
2.23 |
無形文化遺產登場的脈絡與意義 |
教師導讀 *黃貞燕2013 〈無形文化遺產國際公約的成立與其護衛方法論〉。《文化資產保存期刊》,No.25:7 - 32。
*黃貞燕2016 〈日韓無形文化遺產國家制度的成立-體系與機制之知識與社會因素〉。《文資學報》,No.10:67 - 96。
延伸閱讀 *Noriko Aikawa-Faure 2008 〈From the Proclamation of Masterpieces to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tangible Heritage》,13 - 44。 *Schippers, Huib & Catherine Grant (eds). 2016 《Sustainable futures for music cultures: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3 |
3.02 |
國家、遺產制度與民間傳統 |
1)呂玫鍰2016 〈遺產化過程中的媽祖進香:儀式變遷與地方賦權的考察〉。《民俗曲藝》,No.192:47 - 95。 2)李舒恬、王志弘2021。沒落手藝如何成為「低端非遺」?遺產治理的轉接與代理效應。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20期。
延伸閱讀: 民俗曲藝no210 李宜澤,祭儀地景的多重記憶與環境偏移:南勢阿美族里漏部落船祭 活動變遷與文化製作 謝博剛,上回家的山徑,讓石板家屋升起煙來:由一趟臺東布農社群 「尋根之旅」 思考「文化資產」的認同與實踐 林芳誠,都蘭阿美人的文化再生產:以護衛舞的傘與矛為例
民俗取藝no211 江志宏,無形文化資產的再生產:以嘉義城隍廟九大柱中元普度為例 無形文化遺產的永續發展:臺灣客家許馨文,八音的生態變遷與樂 人、制度調節者、機構主事者的遺產化適應 江明親,誰的「常民」?臺灣竹工藝文化資產的成形及其課題
|
4 |
3.09 |
批判遺產理論與遺產的公共性意義再考 |
3)郭佩宜2021。遺產公約的有形與無形:大洋洲的文化治理研究。「原住民、國家與治理:臺灣、大洋洲、東南亞跨域比較」研討會發表論文。(未正式發表) 4)菅豐2016。公益與共益:從日本的「社會性」傳統再構成看國家與民眾。《民俗研究》第130期。
延伸閱讀 菅豊2018 〈公共民俗學的可能性〉。《現代民俗学的視野與方向―民俗主義・本真性・公共民俗学・日常生活》,810 - 847。商務印書館出版。 Chritina Kreps 2009 “Indigenous curation, museum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tangible Heritage。 |
5 |
3.16 |
無形文化遺產教育與公共治理(一) |
5)Darko Babi 2015 〈Social responsible heritage management - empowering citizens to act as heritage manager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No.188:27 - 34. 6)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living heritage: Japanese Hanga printing in art and math classes (Belgium)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living heritage: O Merdeiro in geography, music and art classes (Spa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living heritage: Glöcklerlauf in physics and computer-aided design classes (Austria) https://ich.unesco.org/en/videos-of-home-page-01028
7)UNESCO印尼蠟染的保存維護計畫 UNESCO;2019 《Living Heritage and Education》。https://ich.unesco.org/doc/src/46212-EN.pdf
延伸閱讀 UNESCO,2015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倫理原則》。 https://ich.unesco.org/doc/src/46212-EN.pdf .
|
6 |
3.23 |
無形文化遺產教育與公共治理(二) |
8、9)李子寧2016 策展與文化賦權:當代博物館與原住民社群的合作模式(研究報告)。 *2011。「當原住民遇見博物館」專題。《臺灣博物》No.110。 *李子寧〈記奇美原住民文物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奇美文物回奇美」特展〉 *吳明季〈物的力量-從「奇美文物回奇美」到「恢復失傳祭典儀式」〉 *吳佰祿〈「當奇美遇到台博」特展策展的面相:博物館人的期待與焦慮〉 **教師導讀日本東北歷史博物館「工藝策展」案例 |
7 |
3.30 |
無形文化遺產教育與公共治理(三) |
「社頭文化斜槓學堂」體驗教案 延伸閱讀 《博物館的地方連結與價值創造:大溪木博館的社會連結 2021年交流論壇》有關社頭文化的三篇發表。 |
8 |
4.06 |
春假停課一週 |
|
9 |
4.13 |
漁業文化遺產與博物館(一)南方澳漁業聚落的形成與漁業特色 |
課堂導讀與討論 10)陳凱雯2021。日治時期南方澳漁港之興建。 11)高傳棋2021。古地圖與舊影像中的南方澳。 12)李阿梅、賴淑娟、林雅芳2021。她方現聲/身:南方澳女性勞動圖像的轉折。 (林正芳主編2021。《南方澳漁港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10 |
4.20 |
漁業文化遺產與博物館(二)南方澳漁村文化地景 |
課堂導讀與討論 13)陳碧琳2021。文化抵抗在漁村:南方澳的鯖魚祭。林正芳主編2021。《南方澳漁港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14)行人文化實驗室2015。宜蘭南方澳 釣棹(艚)仔:洪武軍與大海車拚的海上大法師。《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行人。 15)邱坤良2007。《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印刻。 |
11 |
4.27 |
漁業文化遺產與博物館(三)南方澳漁村文化地景 |
預定5/15-17 |
12 |
5.04 |
漁業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四)漁業文化蒐藏的想像 |
預定5/15-17 |
13 |
5.11 |
漁業文化遺產與博物館(五)物質文化觀點與漁具詮釋及展演 |
預定5/15-17 |
14 |
5.18 |
漁業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六)物質文化觀點與漁具詮釋及展演 |
預定5/15-17
|
15 |
5.25 |
臺灣百年工藝進行式展覽參觀 |
參訪時間另行敲定 |
16 |
6.01 |
小組口頭報告 |
|
17 |
6.08 |
小組口頭報告 |
|
18 |
6.15 |
小組口頭報告 |
|
{{ $t('FEZ003') }}2023-02-16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3-04-17|
{{ $t('FEZ00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