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文資學院|
計畫名稱:11G205-6 高教深耕【文資學院】
計畫分項:文化資源的在地實踐
具體措施:1-12【文新博班】「文化資產保存政策專題」課程(包含課程田野訪查)
執行單位:文資學院-文新博班
撰文者:林俊明
這趟能去金門對我而言是一趟非常有意義的行程。這天搭乘飛機橫跨了海 峽,抵達金門後,最明顯的感受在於,機場身旁的金門人聊天的鄉音,和臺語有一點不同,聽來似懂非懂的。這座城市四處都放著抖音上的熱門音樂,在車上廣播裡播放著廈門電臺,在這裡有一些微妙的鄉愁。
金門和廈門的二地距離大約 5 公里,和臺灣距離卻有 210 公里之遙。因為疫情而邊境管制,讓金門人多數都更期待年底能小三通。有些商家更不諱言,少了中國觀光客,金門的旅遊業變得蕭條。今年下半年由於國內疫情和緩,金門的觀光業才在國旅風潮中脫穎而出,外島旅行就像是微出國,此行跟著文資局長是來校外教學。自己和金門的關聯就是阿公,他是 823 砲戰的參戰軍人,記憶裡阿公談起當兵有些苦中作樂,一面要躲子彈防水鬼顧陣地,一面要自己養豬種菜顧五臟。對於受過日本教育、經歷過二次大戰的阿公而言,或許有參與 823 砲戰是國共時代的另一種榮譽。相反的,阿嬤談起阿公參戰音訊全無的那數年,扛起照顧一家老小的責任,眼淚都流乾了。阿公少談關於 823 砲戰的回憶,我沒有聽過太多故 事,阿公總是笑笑的,戰爭到底是回想起來很難,抑或是阿公這些年以後慢慢釋懷了。阿公辭世多年後,對於金門,我始終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覺,那是戰爭的前線,是我很少觸及的歷史前線。
今年這趟跟著文資局長來金門,主要目的是要看軍事文化資產和戰地遺跡,這讓我覺得有機會能更靠近阿公人生裡的重要階段。首先行程的開端就透過金門大學曾逸仁老師的講解,為大家揭曉金門戰地遺跡的歷史意義和文資價值。曾逸仁老師點出了軍事文化資產面臨的最大難處,就是地權的問題,如果軍事文化資產是位於國有地上,是比較好處理的,政府可以跟國防部就土地議價或是換地,但更多敏感的議題在於,戰爭時期全面徵用了民間土地,這讓現存軍事遺跡的留存,無論在官方或民間都仍有許多挑戰。曾老師聊到雙乳山坑道的歷史風華,這座坑道後來就是我們第二天的重點行程。
第一天的上午結束金門大學的參訪,我們來到了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這是一座展示金門時代縮影的文化園區,介紹內容包含鄉土、宗教、戰地、自然,能讓外地人快速認識金門的風土民情。是日隨著導覽老師的精彩介紹外,課後更精采的是,導覽老師教我們現學幾句「金門鄉音」的生活問候語,諸如日常對話中的「有什麼事啊?」,金門話念起來是「蜜歹」。關於生活物品,「錢」的發音類似「路依(lui)」,有一說這是從馬來西亞傳回來的,因為金門是僑鄉。
晚上我們入住珠山聚落,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百年老聚落,縱使在夜晚,仍讓大家驚豔不已。天空有滿月,古厝裡有燈籠,夜幕裡月光燈火和燕尾紅磚相映,這古樸景象非常讓人陶醉。珠山位在金門本島的西南方、環島西路起點,這裡是一個薛氏單姓聚落。目前有許多老屋都為國家公園列管,並且得到家屬同意後,由政府出資整修取得 30 年的使用權,在經由「OT」委外給民間業者來經 營,多數作為民宿使用。我們班上在珠山住的地方分為三處,我住的是「將軍 第」,是清代金門總兵薛師儀的故居,他曾平定小刀會、擊潰太平軍等戰功彪 炳,大廳高掛著「總戎」匾額,總戎就是官職「總兵」的意思。大廳雖然裝潢改成了客廳,但仍然有祭祀著祖宗牌位,薛家人仍會來上香,這也是金門的古厝民宿最接地氣的特色。鄰居告訴我們,有一句金門的俗語這樣說「有水頭厝,沒珠山富。」意思是你房子可以蓋得像水頭聚落一樣漂亮,但你不可能像是珠山人一樣有錢,因此鄰居覺得我們住宿選在珠山真是有眼光,想來我們只是幾夜過客但在那談吐之間也感到與有榮焉。
下來幾天我們簡直是把金門翻了過來,畢竟看軍事碉堡坑道,這些戰地遺跡當時都有像是天工開物的氣魄才蓋得出來的壯舉。勇士堡、翟山坑道、雙乳山坑道、擎天宮等等,一群人跟著老師在坑道裡上上下下,常常搞不清楚東南西 北,但唯一清楚的是陽光、是風,有時候能聽到海聲,或者看到夕陽下的黃金 海。我在坑道裡的愜意,不時感受到老師關心大家的步伐、前後顧好安全,我阿公應該會在天上笑我吧!
這趟行程特別感謝老師安排「蔡攀龍墓」,這是我自己許下的願望,非常感謝局長實現了這個想法。蔡攀龍,金門瓊林人,是一名清代武官,乾隆間曾來臺在「林爽文事件」立下戰功,曾任職江南提督。蔡攀龍墓是臺灣少見的一品墓 葬,因此格局都不同凡響深具文化資產價值,已登錄為縣(市)定古蹟,但由於位於太武山武揚道旁,地點屬於軍方管制區,外人無法參觀,感謝局長和金門大學曾老師的申請安排,透過這趟金門行讓我大開眼界。聽老師分享金門的古代墓塋歷史悠遠,有些更甚留下「元代遺風」的墓葬文化,而有明清時期的裝飾風格的古墓的數量更不勝枚舉。
這趟金門行程到了莒光樓、歐厝風獅爺看了藝術季的各種作品、模範街上的國旗海、大武山下的紅高粱、三角堡的夕陽美景、沙美老街的洋樓文化、還到了塔后聚落聽了談宜芳老師分享傳統建築修復師的理念和落實。這趟行程讓人心動的地方,無非是透過在地的文化資產,品味到金門獨特的戰地風情,或許對比咫尺之遠的廈門的高樓大廈,金門花了數十年才蓋好的跨海大橋,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聚落,所謂的鄉愁也僅僅是人們最嚮往的生活了。
臺灣時間快要日出了,寫到這裡彷彿能聞到金門早晨老街裡飄出的油條香 氣,如果能搭配上一碗熱騰騰的廣東粥,那真是「金道地」的金門滋味。吃完早餐後我想去村子口繞繞,拜拜「石獅公」、找找「防空洞」、或許磚牆上的彈孔都值得停留細數。金門就是這麼難忘的地方,我很坦然對這趟校外教學的喜愛。
(圖一)金門古厝上有時藏著一位勇猛的「瓦將軍」,這是一種厭勝物,有辟邪的作用。
(圖二)三角堡的夕陽映著著沙灘,這片沙灘當時是 823 砲戰重要防守的前線,如今是寧靜的濕 地,非常適合在此欣賞落日餘暉的彩霞。遠方就是連結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聽聞預計在年底通車。
{{ $t('FEZ003') }}2022-12-29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3-04-17|
{{ $t('FEZ005')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