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文資學院|
計畫名稱:11G205-6 高教深耕【文資學院】
計畫分項:文化資源的產學鏈結
具體措施:3-2【博館所】「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深度田野研究(結合生態博物規劃與管理課程)
執行單位:文資學院-博館所
為期四天三夜的宜蘭移地教學以「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為題揭開七處為文化努力的場域。博物館功能保存著自然與人類文化、記憶、技藝、遺留等,將一座城市看作一間乘載著複合層次的城市面貌的博物館,並由「主人」或「相關者」盡其所能地守護特定區域、範圍的紋理,而這些場域的實踐方法與思路便是在此次參訪中的探究重點。
蘭陽博物館作為一個縣市博物館,以相對民間單位充足的資源為宜蘭的歷史與文化進行研究、典藏、展示,並將內容轉譯成各式的教育活動,除了面對一般觀眾的部分,與宜蘭的其他文化單位、社群產生聯繫更是以博物館專業和地方達人、老師們共同建構宜蘭的文化網絡;深溝社區與地方環境教育實踐的案例則是在於擁有生物學專業的主理人想在臺灣實踐所學時,所反思與面臨到的種種課題,並以環境教育、舉辦比賽、地方報等方式為社區環境梳理;舊城匠師博物館、大二結社區記憶保存行動、少年阿公與宜蘭南館市場、龜山島博物館的想像及東嶽廟民間傳統文化資產教育等案例,能看見不同單位以各樣的切入點來著手保存傳統、記憶。
在此次宜蘭參訪的案例中都可以看到以不同的教育活動來作為實踐方式,說是活動好像有些輕描淡寫,終極目標是「傳承」,在達到「傳承」的目標前,能夠維持與有效推廣是當務之急的。帶導覽是基本,東嶽廟開設神將體驗課程、大二結社區北管入校園、龜山島社區特有的風箏與遊戲體驗等,期許讓好像快逝去的記憶、老的傳統能夠在年輕族群裡被學習,甚至廣納;另外,大二結社區與少年阿公利用既有的語言能力以英文帶他國觀眾認識在地也是我認為相當有趣的部分,即使可能是一次性的推廣,也不曉得會從中獲取怎樣意外的連結。
文化保存案例中,經常是事物已將凋零,人們才意識到有需要被保護的必要,而之中可能有些珍貴價值已經流失,是相當可惜的。在這次參訪見到許多熱血、有行動力的前輩們,除了以教育、推廣等方式將文化帶給其他民眾外,更親身活出這些文化,得以有意識地延續傳統並創造歷史。
圖1:深溝社區文宣品
圖2:龜山島漁村文化館七十二角風箏
{{ $t('FEZ003') }}2022-12-27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3-04-17|
{{ $t('FEZ005')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