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中文場次的論文發表外,這次活動也首度增闢英文場次,讓國際博物館從業人員與研究者,直接分享不同地方的博物館發展與觀點。在擴大國際視野並深化學術能量的同時,期盼更多討論回到亞洲的脈絡並連結臺灣現況,產生對話、反思進而批判性的觀點。
這屆研討會共計發表來自臺灣、香港、中國、韓國、埃及、印度等42篇論文,作者群包含國內外博物館與文化資產學術界、實務界、人權與和平教育現場的先進及工作者,他們分別就「再現移民與族群記憶」、「勞動遺產之再現與詮釋」、「產業記憶與博物館」、「記憶的技藝與社區再生」、「博物館典藏的當代課題 」、「建築與家屋記憶之消逝與重構 」、「記憶傳承與教育」、「殖民主義與當代原住民展示」、「族群部落的記憶延續」、「記憶的多元感知與倫理」、「地方記憶與教育」、「困難遺產再現與反思」、「Memories Shaping and Interpretation」、「Difficult Memories and the Emotional Effects」、「National Museums in Postcolonial Era」等議題進行分享,也讓這場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成為理論與實務思辯及不同文化觀點交會的一場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