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計畫管理人|
文字 張震洲
法國著名當代哲學家、前龐畢度中心研究與創新中心主任貝拿爾.斯蒂格勒,將於十一月一日至五日期間訪問台北與新竹,舉辦「藝術,在廿一世紀能做什麼?」系列講座,共計四場。
貝拿爾.斯蒂格勒訪台系列講座
11/1-5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立美術館、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人類世」(Anthropocene)一詞在近年普遍引起討論,從廿一世紀回首廿世紀,藝術與技術哲學的交會早已發生,包浩斯至今屆滿百年仍具影響力,而社會雕塑的觀念在未來將如何繼續深植人心?藝術又如何穿越後現代狀況,釐清現實走進廿一世紀的當代?藝術在這個世紀面臨到各種技術問題與構想,包括了自動化生產、機械的生態系、人造智慧乃至於控制社會。這個時代將會朝著單一抑或多樣性的方向邁進?「人」與「非人」(Inhuman),「人類世」與「負人類世」(Neganthropocene),藝術與技術產生了許多辯證的張力與悖論,「藝術,在廿一世紀能做什麼?」已然是今日的重要課題。
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班實驗室、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共同邀請,法國著名當代哲學家、前龐畢度中心研究與創新中心主任貝拿爾.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將於十一月一日至五日期間訪問台北與新竹,舉辦「藝術,在廿一世紀能做什麼?」(What Art Can Do in the XXIst Century?)系列講座,共計四場。
為期五天發表的系列講座,主辦單位另也邀請到德國威瑪包浩斯大學媒體學院講師許煜博士全程聯席主講,三場講座定於十一月一日、二日、四日每天下午,分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視聽室與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人文社會學院二館106室舉行。十一月五日下午則回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書院,舉行斯蒂格勒與本校各院博士班師生的會面與綜合討論時間。
本次系列講堂,並在十一月一日、二日於北藝大和北美館分別以「人類世裡的藝術」(Art in the Anthropocene Era)、「負人類世的形構」(Shaping the Neganthropocene)為題,和斯蒂格勒一同與台灣各個領域的研究學者與藝術家展開對話。
新聞來自
PAR表演藝術
http://par.npac-ntch.org/tw/news/doc--fh7zalsijw?fbclid=IwAR1T9l-zgwRDeUW0Urz58ceHmSFgYBssL6bgXus-w1YieF0zcIt5bSZf2FM
{{ $t('FEZ003') }}2019-10-25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5')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