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1') }}人文學院
{{ $t('FEZ002') }}人文學院|
計畫名稱:10G205-7 高教深耕【人文學院基本款】
計畫分項:通識教育融域創新計畫
具體措施:開設跨領域學習課程
執行單位:人文學院
人文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每學期開設關渡講座,由各領域卓越大師主持,跨越、連結、整合及融通不同學門領域,建立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知識與經驗對話的橋樑。
關渡講座:從粵語流行曲篩檢三十年來香港時政流行病毒接觸史
撰文/戲劇系 李詠詩
2021關渡講座《黑暗時代群像:近現代臺灣精神史專題》的第11週找來香港著名填詞人──林夕,以「最後的信仰─寫香港的詩 粵語流行歌與香港社會變遷」為題演講。林夕老師在開講前,即席在白板寫下他為這次演講下的標題:「從流行曲篩檢三十年來香港時政流行病毒接觸史」,簡單二十一個字,一方面囊括是次演講的內容──以近三十年為範圍,解讀香港涉及時事、政事題材的流行曲歌詞;另一方面用「篩檢」、「流行病毒」、「接觸史」等關鍵字,結合疫情蔓延的當下社會,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詩人的想像力。
席間,林夕老師準備了十首歌詞與同學分享,包括:《皇后大道東》、《青春舞曲2000》、《十個救火的少年》、《今天應該很高興》、《新聞女郎》、《天水.圍城》、《模範生》、《多愁善感》、《斯德哥爾摩情人》、《阿貓阿狗》。以下挑出其中三首的例子,以筆者作為香港人的背景,補充講者針對歌詞指向的內容,從而嘗試分析林夕老師寫歌詞反映時政的策略。
《皇后大道東》(1991)
在寫下歌詞的1991年,正是香港人其中一個最人心惶惶的時刻:香港主權轉移在即、香港人應留守還是移民、留守的人會遇到什麼變化,種種問題都反映在歌詞當中。首先在香港,真有一條「皇后大道」,「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中」和「皇后大道東」皆是實際存在的街名。林夕老師在講座說先交待皇后大道有「西」有「東」,最後卻轉去「中」正正在比喻香港本是一個結合「西方」和「東方」文化的地方,最後卻轉被「中國」掌權管治。
除此之外,老師也特別解釋了歌詞中「樓花」和「馬匹跑兩天」的意思。「樓花」即預售樓,「馬匹跑兩天」則指香港的賽馬賭博運動,這兩句歌詞主要是表達若樂觀來看就算中國接過香港的主權,香港人還是可以炒房子,每個禮拜還是可以投注賽馬,香港的經濟發展不會被影響。筆者認為這兩句可以配合中國官員昔年在談及接收香港主權時,承諾香港可以「馬照跑,舞照跳」來解讀。
至於歌詞出出現兩句有關硬幣的形容:「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青春不變名字叫做皇后」、「到了那日同慶個個要鼓掌,硬幣上那尊容變烈士銅像」筆者則認為進一步深化香港人着重經濟的形像,前句形容香港硬幣數字的背面為英女皇頭像圖案;後句則是作者想像香港主權移交後,硬幣圖案會變成烈士圖案(目前沒有發生,97年以後的硬幣圖案為香港區花洋紫荊)。
林夕老師也有提到寫下「百姓也自然要鬥快過終點,若做大國公民只須身有錢」是為了描述了香港人想要移民的心態,當時要做外國公民只要有身上有錢就成事。
《天水.圍城》(2006)
天水圍是坐落於香港新界西北部的一個新市鎮,當中建有很多公共屋邨(性質上與台灣的社會住宅相近),不少居民為新移民(從中國大陸移民到香港)。由於地方偏遠,交通社區配套不足,加上當中曾發生人淪不少悲劇,讓外界對天水圍有「悲情城市」的刻板印象。若有興趣可以看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天水圍的夜與霧》。
在《天水.圍城》的歌詞中,林夕老師就借用一個新移民的視角,以刻劃「他」的感情去描寫被天、水圍困的心情。有趣的是,林夕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由於香港主流樂壇較流行的都是情歌,為了說服歌手唱這首歌,有特地打電話「推銷」這個作品可以把歌手包裝成「關心社會」的歌手。筆者留意到「圍住了」(包圍着)在歌詞中總共出現了19次,當中連着「圍住了」的物件或因為「圍住了」所以發生的事依序包括:血汗、跌宕、當初的厚望、駭浪、症狀、才易碰撞、冰雹、刻薄、爭吵的配樂、升學、收穫、便瞭解何謂罪惡、可向下、可向上、可以做同伴裡的偶像、沒電腦可思想、血路、國度、他都肯照做。
從中作者刻劃出一個被天水圍困着的新移民的形象:帶着血汗,帶着當來香港的厚望,卻因為被困小社區而和人發生碰撞,社區內充滿刻薄和爭吵聲;配套不佳所以有升學的煩惱,也沒有向下向上流動的可能性,因為有經濟問題連電腦也不能負擔,如果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他什麼都肯做⋯⋯以上具體、鮮明地描述天水圍社區內弱勢居民的處境。進入副歌,創作者的描述就更見直白。首先叩問誰規劃這個社區,然後說出在這個擠擁的小社區人漸漸不能維持平靜,但連車票也沒有根本退無可退。到到歌詞的收尾,作詞人則注入了祝福:雖然牆沒有拆掉,「他」沒辦法離開這城,但困難的環境讓「他」攀登進步。
《斯德哥爾摩情人》(2013)
斯德哥爾摩症侯群是一種受害者在受害後產生情,反而同情加害者甚至幫助加害者的情結。《斯德哥爾摩情人》則是形容情侶之間的相處,有時就如受害者愛上加害者的關係。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林夕老師在講座中,以探究發生這種情侶關係的切入點解釋這首歌如何反映時政:由於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大多數家庭都被逼住在細小單位但又離不開彼此。用此觀點來看,這首歌所描述的情侶處境可歸咎於社會問題。
用以上舉例的三首歌詞比較,《皇后大道東》雖然沒有直接描寫香港人面對動蕩時的不安,也沒有使用敍事手法讓聽眾代入情境,但透過充滿巧思的文字,用比喻的手法丟出一個個香港人必須考慮的問題,隱晦地反映移民潮下的人心惶惶。至於《天水.圍城》則甚至把想要討論的地方──天水圍───也放在歌名裏,再從當中受苦的人物──新移民──作主人公,去反映這一個社區的社會問題。而《斯德哥爾摩情人》,則非常隱晦地利用一對情侶的關係見微知着地描述香港社會荒膠的居住環境如何將人逼瘋。
2021關渡講座課程海報(取自關渡講座課程網頁)
三首歌,每首歌也利用了不同的策略談及香港的時政,恰好呼應了林夕老師在講座開始時說過會把自己視為「社會觀察者」的身份。三種不同淺白程度的明喻暗喻,也許也反映了作為香港創作人要在香港主流藝術媒體產業中表態,是何等不容易的事。尤其是林夕老師在結語時指出其實坊間二次創作、惡搞等沒有包袱的作品,其實更能夠直接了當地反映市民的所思所想(甚至能夠用髒話入詞)。林夕老師所寫有關香港社會運動、反送中的《自由之夏》、《雙城記》,都在他已被中國大陸視作「佚名」之後的作品,可見要在藝術產業赤裸裸地投出直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t('FEZ003') }}2021-06-30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3-04-17|
{{ $t('FEZ005')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