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藝推中心|
藝術人的社會實踐
屏東三地門
蒂摩爾藝術生活節
主講人│北藝大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張懿文執行長
2020年11月22日,由北藝大藝術社會實踐中心(TNUA USR Hub)主辦的「地方再現—藝術社會實踐」論壇於華山文創園區登場。11位長期深耕地方、或對公共議題有深刻著墨的藝術人與學者,分享他們在各自執行的計畫中,如何發現地方原有特質,並透過藝術進行轉譯、再現,讓地方找回對自身文化特色的主體性和認同感,又如何以藝術感性啟蒙的力量,達成移情效果、引領社會倡議。五大子題,橫跨全台九個實踐場域,開啟一個具有社會性的藝術新視野。
第二場「藝術人的社會實踐」中,第三位邀請了北藝大的張懿文講師分享在屏東山地門的蒂摩爾藝術生活節的藝術社會實踐經驗。北藝大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簡稱IMCCI)成立於民國100年,為國內第一個結合藝術與文創為導向之全英語國際碩士學位學程,課程橫跨國際和在地化藝術領域和相關文化實踐領域。張懿文講師於民國107年執行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從北投平埔族群到屏東原住民的國際藝術對話」帶領IMCCI學生關注地方的需求,協助推動在地文化保存和機構轉型建議,使地方藝術機構能在未來更精進專業化和產業轉型。
張懿文執行長分享如何帶領學生參與屏東三地門蒂摩爾藝術生活節
▍全球南方
張懿文講師說明社會實踐的問題意識與目標,107年所上的國際學生到北藝大附近的地方中小學進行「跨文化藝術交流」,以及鳳甲美術館「北投在地」社區藝術計畫、「平埔族群在哪裡」兩項計畫。爾後思考如何協助國際學生深入臺灣,能夠產生藝術上更深入的理解。由於所上的外籍生背景來自於東南亞或拉丁美洲,遂從「全球南方」的概念探討全球在地鏈結、原民性議題、後殖民理論、跨文化溝通、解殖民與人類世議題等面向下國際交流的可能性。為了能夠產生全球原民性對話,重新將臺灣放在所謂的「南島語系」的版圖,思考臺灣跟世界的關係。在社會實踐議題分析與影響評估方面,檢視「南方」概念在社會實踐議題(含SDGs)上的重要性,針對解殖、原民性、多元文化保存、在地關懷、人類世與環境等議題討論,同時構想臺灣如何跟其他南島語系建立關係。
張懿文執行長分享藝術社會實踐的策略與做法
▍解殖與在地關懷
以藝術為媒介,促進跨國文化交流。計畫分別有兩個子題,第一個是「解殖與在地關懷」,透過跟鳳甲美術館、北投在地中小學合作,推動了鳳甲美術館「北投在地」社區藝術計畫、「尋找莿桐的家,平埔族群在哪裡?」論壇、線上出版與電子報、北投傳統技藝的藝術教材編選等,增進在地社群之國際觀。
鳳甲美術館「北投在地」森人-北投藝駐計劃,搖起來-舞獅律動工作坊
北投文史叢書「巫地北投:一個生態文史走讀」
▍原民性與多元文化保存
第二個為「原民性與多元文化保存」,跟扎根屏東的蒂摩爾古薪舞集、伊誕創藝視界、原住民文化園區合作,規劃系列演講、分享國際生的原民經驗和案例研究等,引入蘇黎世大學Shared Campus子計畫「生態思辨」國際資源,針對在地藝術機構提供藝術專業諮詢,建立了在地連結合作機制。
109年策畫了屏東美術館的「Futurist Wave 未來潮 : 2020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展覽,14位國際學生們進行前期場勘、佈展的規劃,並且幫展覽製作40秒的宣傳影片,內容納入參與展覽的20幾多位原民藝術家,影片放置於臉書粉絲專頁及屏東演藝廳外大螢幕,提高展覽的能見度。
接著張懿文講師,介紹與屏東的蒂摩爾古薪舞集蒂共同策畫「蒂摩爾藝術生活節」間的合作關係,以及透過北藝大,將蘇黎世的藝術大學Shared Campus的「生態思辨」國際資源引入到藝術生活節當中,實踐「原民性與多元文化保存」的實踐。
Futurist Wave 未來潮 : 2020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入口意象
▍蒂摩爾藝術生活節
蒂摩爾藝術生活節連續舉辦三年,講師從去年就加入合作計畫,此藝術節是由屏東蒂摩爾部落的舞團在當地舉辦,意義上是很不同的,不是官辦,也不求吸引觀光客。最初希望外面的資源能進來這個生活節,讓部落的居民參與國際性的藝術生活節。
生活節有兩個禮拜的時程,包含了工作坊、舞蹈演出、邀請國外藝術家駐村等。張懿文講師就帶領了北藝大學生參加藝術節,首先舉辦「國際論壇」,爬梳了藝術節很重要的slogan「我部落我國際」,在全球南方概念下會有何種新的詮釋。另外兩位泰國學生與排灣族舞者進行泰國舞蹈交流,泰國學生帶來「泰國標準舞」,與泰國皇室的建立有很大的關連性,是用來推動泰國民族主義的其中一種方式,幾乎每位泰國人從國小開始學習舞蹈,泰國政府希望作為一個泰國人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遺產,可說是有意識地形塑人民的國族認同。而泰國舞蹈的意義跟排灣族的四步舞相同,課程由泰國學生教導族人,過程中就發展了一種合作模式,並用原住民舞謠跳泰國舞蹈,讓這兩種舞蹈做某種程度上的實驗。
但這兩種舞蹈都是有其神聖性的,不能輕易的被打破,但在此活動中做了混合的嘗試,以及在活動中也討論到所謂的「傳統」、「創新」是什麼意思?傳統是不是一定不可以被打破的,或者有沒有可能面對當代。討論中很重要的面向是所謂面對未來的可能性是什麼,以及討論到身體的系統是如何被建立的,在建立的過程中,在臺灣和泰國兩個國家間各自的脈絡為何,做比較深刻的討論。
最後講師播放了由國際學生製作的影片,影片內容剪輯了學生們在「蒂摩爾藝術生活節」中合作的過程與感受,作為講師在計畫中引發全球南方下國際交流的結論,未來的社會實踐將會持續用在地深耕的方式串聯地方。
蒂摩爾藝術生活節《國際身體工作坊》泰泰跳舞
文字編輯:周育弘、姚郁紋
影像提供:吳俊諺、蒂摩爾藝術生活節、北藝大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從北投平埔族群到屏東原住民的國際藝術對話」
北藝大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IMCCI) 網站:https://imcci.tnua.edu.tw/zh_tw/
「從北投平埔族群到屏東原住民的國際藝術對話」計畫網站:https://imcci-usr.tnua.edu.tw
蒂摩爾藝術生活節(Tjimur藝術生活節 Tjimur Arts Festival)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JIMURTAF/
{{ $t('FEZ003') }}2021-04-09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4-01-17|
{{ $t('FEZ005')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