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音像跨域學程|
12G205-9-5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XMIT計畫
分項計畫2建構具競爭力的國際雙聯學習機制
東京藝術大學交流互訪
本文為東京藝術大學交流互訪出國報告書節錄
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高教深耕「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XMIT計畫」規劃及東京藝術大學(後簡稱東藝大)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與音樂環境創造科邀請,於112年12月3日至12月7日,學程派師生共6人前往日本東京都與東藝大交流參訪。
參訪首日我們參與了東藝大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所長熊倉純子老師為總監、東藝大美術學部大卷伸嗣老師為藝術創作者,與足立合作的年度展演「Memorial Rebirth 千住 2023 東加」,此活動為「Art Access Adachi Otomachi Senju Connection」(俗稱Otomachi)公民參與藝術項目的一項重要展演。以足立區千住地區為中心,市民和藝術家合作舉辦以「聲音」為主題的現場表演、研討會、談話活動等,也是東藝大與足立及在地人民建立連結的重要活動。
12月3日「Memorial Rebirth 千住 2023 東加平」,會晤熊倉純子總監及大卷伸嗣藝術家(攝影:李佳臻)
「Memorial Rebirth 千住」系列作品以泡沫代替固定型態的雕塑媒材,透過光影及投影設計、泡沫裝置設計、人為風向操作及現場鋼琴演奏,與第二日參訪的teamLab Planets TOKYO豐州新型態美術館相似,皆巧妙地利用光影科技互動藝術並善用環境及空間設計,呈現出視、聽、觸三覺交織的饗宴,同為多元素運用及多感官體驗的藝術策劃,可為本學程學生及師生合作策展的重要參考。
12月3日「Memorial Rebirth 千住 2023 東加平」會場側拍(攝影:李佳臻)
12月4日teamLab Planets TOKYO豐州新型態美術館參訪側拍(攝影:李佳臻)
在參訪東藝大上野校區及北千住校區時,則有機會了解東藝大的展演廳、音樂廳、演奏排練室、工作室及錄音室等等相關館場與設備。上野校區的音樂系場館空間及發展歷史相較於北千住校區更為悠久,除了有各式性質、大小及類型不同的展演場設,也保存了各年代的錄音及聲響設備,可供學生學習並了解音樂工程的發展進程,這是我們身為新創建學程相對欠缺的資源。而北千住校區作為新建校區,其專業空間的聲學及工程設計更為前驅,無論是音效、聲學、聲音及音樂後期設計,以及音響、混音、收音、演奏廳等設備,皆可作為MIT學程未來朝向更全面發展的重要參考,同時也可反觀我們學程目前的建設及規劃,對比出我們所具備的優勢、劣勢及發展機會。
12月4日龜川徹老師帶領參訪東京藝術大學北千住校區展演廳及工作室側拍(攝影:呂進榮)
12月5日東京藝術大學上野校區參訪側拍(攝影:李佳臻)
在與東京藝術大學教職員生之交流方面,除了講座暨工作坊的經驗分享、產業現況分析、錄音工程及配樂的發展趨勢及創新專案提案外。透過3場講座暨工作訪、會談及餐敘的深度交流,教師、學生及職員從各自的角度,相互分享兩系所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專業課程、特定專業週期性工作坊之設計、學生主修選擇制度設計及學生畢業流向,以及招生指標、學生目前的研究方向、畢業流向及發展前景。
12月5日孫紹庭老師講座暨工作坊側拍(攝影:李佳臻)
12月5日林姿瑩主任講座暨工作坊側拍(攝影:李佳臻)
本次交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東藝大與在地社區互惠的機制,由於北千住校舍建置於已遷移之小學校區,建設經費除了校方自籌款項外亦有政府及社區挹注,北千住校區固定辦理社區互惠活動,諸如感謝音樂會、演奏貴賓票券、暑期夏令營及社區課程等,如同本次參訪首日的「Memorial Rebirth 千住 2023 東加平」活動,可以感受到東藝大對於學校與在地連結的積極投入。
此次赴日本與東藝大交流,除了與東藝大師生針對學程及系所的成立、課程設計及學系發展、硬體設備及空間設計、師資規劃及招生方針等面向有了深入的交流討論外,還有機會觀賞東藝大與社區合作之項目呈現,了解其他學校與在地社區的鏈結方式,並參觀校園專業設施及日本新型態美術館,擴展對音樂產業、學界及跨界合作的視野。透過本次參訪,無論是學程教師、職員及學生皆獲得了珍貴的經驗。
12月4日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及東京藝術大學教職員生餐敘側拍
【參訪行程紀錄】
第一天(112年12月3日):
上午:飛抵東京。
下午:前往北千住參與東藝大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所長熊倉純子老師為總監,與大卷伸嗣藝術家及足立合作的年度展演──「Memorial Rebirth 千住 2023 東加」。和熊倉純子總監及大卷伸嗣藝術家會晤後,由活動志工解說活動之歷史淵源,以及東京藝術大學與社區合作之案例
晚上:參與「Memorial Rebirth 千住 2023 東加」活動。本次活動主要藝術家──大卷伸嗣為日本著名雕塑家,同時也是東藝大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Memorial Rebirth 千住」系列自2011年起至今已辦理8屆。白天有和社區結合的原創歌曲及舞蹈活動,晚間則為跨域藝術展演,由作曲家野村誠現場演奏樂曲結合藝術裝置,使空間響徹樂章並呈現夢幻般的色彩,是學程可效法的跨域合作之展演藝術形式。
第二天(112年12月4日):
上午:第二日上午更改原定講座前討論會議行程,改前往teamLab Planets TOKYO豐州新型態美術館觀摩光影科技互動藝術,同為多元素運用及多感官體驗藝術策畫,為本學程學生以及師生合作策展之參考。
下午:第二日下午至東藝大北千住校區參訪。東藝大北千住校區為新創建之校區,在了解北千住校區的發展原由及發展史後,由音樂環境創造研究科龜川徹老師導覽北千住校區各工作室及演奏空間,了解東藝大專業空間的音效、聲學、聲音及音樂後期設計,以及音響、混音、收音、演奏廳等設備,作為本學程未來朝向更全面發展的重要參考。
晚上:辦理本次交流參訪首個講座暨工作坊,首先由龜川徹老師分享東京藝術大學境音樂創造科之創立及系所架構,解析課程設計及學生流向,後由孫紹庭老師主講,分享本學程及歐美臺產業界經驗和參與作品。下半段工作坊由環境音樂創造科學生分享自身研究項目,由與會之教師龜川徹老師、孫紹庭老師、林姿瑩主任及鷲田めるろ館長(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教師暨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館長)給予回饋評價。會後則辦理餐敘,就講座暨工作坊分享之內容,做進一步深度交流。
第三天(112年12月5日):
上午:至東藝大上野校區參觀音樂廳、演奏排練室及錄音室等等相關館場與設備。
下午:辦理2場講座暨工作坊,本日第一場講座由孫紹庭老師主講,從自身經驗出發討論現今臺灣、亞洲及歐美,在錄音、配樂及AI錄音製作產業之現況。
第二場講座由毛利嘉孝老師主持,由林姿瑩主任主講,另由孫紹庭老師、曾羽萱同學及周筱茜同學擔任與談人,分享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之創立及歷年辦理之跨域合作專案計畫。後由東藝大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學生,分組分享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或本學程為軸的展演、資料蒐集與田野調查、社區合作及藝術介入等企畫,由林姿瑩主任及孫紹庭老師就報告內容及未來可能合作之可能性給予回饋評價。
晚上:辦理交流餐敘,邀請參與本次交流參訪之教職員生一同餐敘,席間參與成員皆可深入了解雙方之創作近況、未來發展方向、學校之招生與扶持制度、未來可能合作之項目及執行方式等,為將來友好交流及合作留下更多可能性。
第四天(112年12月6日):
原定teamLab Planets TOKYO豐州新型態美術館參訪,改至112年12月4日執行。
第五天(112年12月7日):
返抵臺灣。
本次參訪共計4.5日的行程,使我更了解日本的音樂產業和音樂文化現況,也更深入了解東藝大國際藝術創造科及環境音樂創造科的成立與架構,並透過數日交流,知曉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及機遇。在開拓視野的同時,也獲知學界、業界及學生三方,對於現今音樂產業及人才培育機制的多面向考量及經驗分享。無論在教學、課程設計、學程發展、產學鏈結及職涯規劃等面向上,皆是寶貴的啟發。
{{ $t('FEZ003') }}2024-01-18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4-07-02|
{{ $t('FEZ005')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