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計畫成員|
首次邀請全校七大學院教師共同授課,分別於107-2及108-1開設「當代政治哲學課題」課程及「記憶政治與藝術介入」跨領域學習社會實踐課程,期待在不同藝術學門的激盪交流之下,針對當代重要之社會政治議題,開展出藝術的批判力道,產生實質社會對話。
各學院講師經典講座
本課程試圖透過探討人們如何形塑集體記憶,集體記憶的形成如何反映當權者的權利與史觀,如何抵抗以國家為首的權利是藝術得以介入社會,進行創作的重要素材。因此本課程規劃邀請校內音樂、美術、戲劇、人文、影新、舞蹈、文資共計7學院的老師進行課程演講,分享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如何處理記憶政治課題的優勢與限制,並透過爬梳台灣社會過去長期被掩蓋的歷史素材,試圖發展出以記憶政治為題之跨領域藝術創作提案。詳細的課程演講內容安排如表1所示。
表1:記憶政治與藝術介入課程演講安排表
學生創作提案
不同學院的老師帶來期精彩的經驗分享外,也與同學進行課堂間的思考與對話,經過七個學院不同藝術形式的經驗洗禮後,學生也醞釀出欲探討的議題,透過不同的藝術計劃提案來回應自身對社會議題的關懷,從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的空間出發,帶領觀眾了解過去政治受難者與這塊土地的關係,試圖透過沈浸式劇場的形式喚起三十年前的記憶;或是藉由田野調查進行綠島居民圖像記憶採集計畫,試圖拼湊出過去的政治受難者與綠島居民戶動樣貌;或是結合密室逃脫互動遊戲以趣味的方式引導觀眾思索關於政治受難者面臨的困境;邀請觀眾藉由朗讀政治受難者遺書的行動,試圖創造相互對話與理解的平台。課程最終期望透過課程內容的講述與不同學院講師的經驗分享、對談,引導學生思考藝術表現的形式如何介入社會議題,以自身關懷的議題切入,對記憶政治議題進行創作提案,邀請實際參與過2018綠島人權藝術季的藝術家進行經驗分享對談,從而凝煉出具體可行的創作計畫。
{{ $t('FEZ003') }}2020-04-01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4') }}2021-04-18|
{{ $t('FEZ005') }}22|